四、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位置 : 首页 > 我的教育观

四、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26 * 浏览 : 141
四、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作者:邱学华    邱学华主页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45    更新时间:2005-6-25    邱学华主页属性:      ★★★★★

           四、尝试教学的必要性
 
从小培养“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们的探索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和尝试教学理论是在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现代教育的需要。
1、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
当今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需要的是学会尝试,自己能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当前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几千年的习惯势力,造成中国人大都封闭保守,依赖、胆小、唯书、唯上。
大家都在关心和议论一个问题:建国五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虽然原因很多,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应该是一条重要的原因。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
中国学生要在科学界创出成就,就必须具有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
无数事实证明,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大的,教师天天给学生上课,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注入式的旧教学法,教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什么都跟着教师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吃大锅饭”、“随大流”等思想方法和习惯。这样的人是没有多大出息的。
如果采用尝试教学法,冲破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样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他们长大以后,对于不懂的事物,不会做的工作都能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这种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是极其可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大批敢于探索的闯将。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们探索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因此,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目光要放远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兴旺。
2、从教育现状来分析
由于几千年的习惯势力的影响,造成中国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从出身、上学、就业、结婚、生孩子……什么都要包办,而且全心全意承包到底。进学校后,教师大都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办法,学生的学习由教师包办代替。养成孩子“在家靠父母,上学靠教师,工作靠领导”的依赖心理。中国的孩子大都缺乏独立精神,缺少自信心,胆小、唯书、唯上。小学生不知怎么吃煮好的鸡蛋,因为从来都是吃妈妈给他剥了壳的鸡蛋,有一次春游,妈妈在他背包里放了几个煮熟的鸡蛋,结果他没有吃仍旧背了回来,原来他拿出鸡蛋,发现鸡蛋没有缝怎么吃呢?
有一位大学生不知回家的路,因为每次回家返校都是父母接送,有一次父亲带着已是大学生的儿子回家,中途父亲办点事,结果同儿子走散了。这位大学生在街上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父亲,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求助,身上又没有钱,急中生智只能请警察帮忙。
有一则儿歌,生动地描写了那些被家长溺爱的孩子的形象。
吃饭妈妈喂,走路爸爸背,长到十八岁,干啥都不会。
学生在课堂上不准动,不准笑,连举手都要整齐划一,不准高,也不准低,真是活受罪,
有的学校教学是抱着学生走,采用的是注入式、满堂灌、题海战术。语文教师一句话,学生写半天,“今天回家从第1课一直抄到第10课;”数学教师一句话,学生写一天“明天星期天,回家从1写到10000,”结果学生写了一天还没有写完,教师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样学生才知道一万有多大了”怪不得有人说了一句吓人的话:
想让孩子苯吗?很简单,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这句话,虽然很刻薄,教师听了会受不了,不过这也说明了,有的学校教育的陈旧落后,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3、从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来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教学改革,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尝试教学适应了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这里必须指出一个重要现象:
尝试是众多教改实验的共同亮点
在尝试教学教学法实验研究的同时,其他众多的教改实验,也闪耀出尝试教学的思想。
“顾冷沅的青浦实验”明确指出,“尝试指导,反馈纠正”使得上海青浦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六步”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案、自测和小结。定向是提出尝试问题,自学和讨论实质上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答疑是教师指导,自测和小结是学生对尝试结果自我评价。
“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的着眼点是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得到发展。开始是用“帮助成功”,后来提出“尝试成功”和“自主成功”,形成尝试成功的教学模式。
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的核心是自学,也就是让学生先尝试自学,发现有困难,教师再辅导。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三个本子(课本、练习本、答案本)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改作业,充分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学习。
“洋思经验”,讲的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初级中学,以所谓“三流”的师资、硬件、生源,却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够考入重点高中,成为教育上的奇迹。洋思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也是让学生在尝试自学自练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
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发现,众多教改实验,虽各有特点,但共同的亮点是尝试,为什么会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呢,这值得我们教育理论界深思。
众多教改实验不谋而合的现象,正说明“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抓住了学习的本质。这可以视为教育改革中的“趋同”现象,“趋同”正说明“尝试”抓住了教学的规律与根本。尝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
现在有各种提法,有的提“发现教学法”有的提“探究教学法”,有的提“研究性学习”等。我认为,对中小学学生而言,提尝试更为切实实际,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和“探究”一般属于科学范畴,“尝试”一般属于学习范畴。让学习试一试,仅是解决教科书中的某一个内容,有难度,但不是高难度,学生跳一跳可以做到,更何况在尝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同学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为学生的尝试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提“尝试”,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尝试可争取成功,也允许失败,学生没有太大的负担,更具宽容性和灵活性,更具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教育战线上的大事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来说,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尝试学习正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因而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尝试教学可以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服务。
4、从终身学习的要求来分析
为了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人必须终身学习,未来化的社会也就是学习化的社会。
有人做过调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所用的知识,大体上是他在各级学校中所学知识的20%-30%。这就是说,走向工作岗位以后,70%-80%的知识需要重新学习。
现代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必须具有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更重要,所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出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明确指出:
“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
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在学校里,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也就是获得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当学生走上社会后,就能用这把钥匙,去打开未来知识领域的大门,去探索世间丰富的宝藏。
“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尝试的精神,用自学的方法,自己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是一致的。在学校里采用尝试教学,已经在模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会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尝试学习,学会尝试才能学会学习,没有尝试的学习,永远不能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