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源与理念的回归
教育的本源与理念的回归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高一数学组 王东刚
近日读了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我们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举手发言。书中举了个简单的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大家想象它可能是什么,幼儿园小朋友在两分钟内说出了22种不同的答案,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却没有人回答,被点名的班长支支吾吾地回答“大概是个零吧”。也许小学入学时,孩子们还是满心欢喜地脱口而出大声回答问题,经过老师提醒后又高高举着手左右摇摆着想要发言,然而这种热情后来可
其次,还要让我们的学生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我们的学生现在只是背负着升学的压力,不停地做题,解决一个又一个问号,却提不出自己的问题。这里面有我们老师的问题。经
除此之外,不畏难题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就我而言,我带过的一部分学生对题目有畏难心理,考试的时候数学卷子最后的第二十二题往往只做了第一问就不再往下深究了,等到订正试卷或者试卷讲评时才发现其实自己有思路能得分而懊悔不已。有时,心理上的障碍比科学上的障碍更难跨越,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适当鼓励学生,给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信念。
学生是明天的太阳,是阳光下欣欣向荣的娇艳花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是托起明天太阳的温暖手掌,是烈日下辛勤浇灌幼苗的园丁。我们必须有责任心,有使命感。除了常规教学知识外,我们还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关心并了解所在学科的新知识新发展,紧跟科学前沿,并以此激发学生们探索进取的兴趣。举个例子,在今年我所带的毕业班开学伊始时,我在紧张的二轮复习阶段拿出了近二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与学生们交流我国的科学文化发展。我从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讲到诺贝尔奖为何没有数学奖项的小故事,再讲到2013年1月颁发的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郑哲敏和王小谟,最后再讲到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进步和不足以及对即将参加高考的我的学生们的期望。讲这些时我发现,台下的每位学生都仰着小脸,眼睛里闪烁着对求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于是,我便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担当之厚重,责任之重大,也真切地感受到不断充实自我、更新知识对于教师更对于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
书中还提到,现代教育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把这看做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分歧之一。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学生可能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失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以我所教授的数学为例,在讲解一道题的时候,往往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回顾做题思路,并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知识可能一个假期就遗忘了,而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却是使我们终生受益的。
另外,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除了传授科学知识之外,我们还应带领孩子们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我们应当使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教学的每个角落。例如各科的小调研小实验,不能让调研只是去百度谷歌搜索的敷衍,不能让实验室只是自习室的摆设。还有每个假期的公益活动,要有长远的建设性意义,比如去清理小广告的话,不能只是卖力,还应调查哪里的小广告最多,为什么没有专门可以贴广告的公告栏,小广告为什么屡禁不止,惩罚管理措施是否完善,什么材料的小广告应该用什么方式清理最省事等问题,把所学转化为所用。然后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和建议书,再递交给社区或者环卫单位等相关部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提高作为社会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若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改善了这种情况,相信孩子们的开心会不言自明。
零零散散谈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是想要汲取《教育新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