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主报行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教学理论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主报行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01-19 * 浏览 : 163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主报行
作者:邱学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19    更新时间:2005-6-21    
      ★★★★★ 【字体:
      92年开始,进行《尝试教学理论研究》,该课题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本文是该课题的研究主报告,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鉴定,这就标志着尝试教学法已上升到尝试教学理论,把尝试教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在十多年前,大多数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经过十五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已经初步证实并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了这样一个结:"学生不仅能在尝试中学习,而且能在尝试中成"。

  尝试教学法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数学发展到语文、常识、理化等学科,人普教又发展到幼教、职教、特教。根据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学科呈现的普遍积极效果反应,证明尝试教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由此,1992年正式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的构想",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研究。"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全国各地有106个子课题配合研究,从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开展验证性研究,形成一个全国大协作的研究热点。

  尝试教学理论植根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已从一种具体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理论,走出一条从萌芽、形成到深化的合科逻辑的发展轨迹。尝试教学理论,在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道路上,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并经历了广泛和长时期的教学实践考验。本报告即是对不断实验中的尝试教学理论作一全面、系统、翔实的整理、归纳和总结。

  (一) 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尝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尝试思想自古有之。

  春秋时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已经闪烁着尝试思想的光辉。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为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生动展示。孔子的意思是: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还没有完全想通的时候给予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已有所提,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给予开导。实质上”先愤后启,先悱后发",同"先试后导"的思想是一致的。值得提出的是,孔子的教学经常在讨论中进行,一般由他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最后孔子加以归纳,这同尝试教学的模式相似。《论语·先进》里记载了孔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例:

  一开始,孔子先作了启发谈话,语气平易温和,解除了学生的拘束,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的君主了解并任用你们,你们将怎么做呢?"这俨然是一道尝试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根据自己对孔子平时教导的理解,分别作了回答。这相当于尝试练习和讨论,并在讨论中得以互相启发。在这过程中,孔子并不急于发表意见,只是用哂笑和喟叹的方式简单地表示自己对问题的态度,而且还不断地打消学生的顾虑,把讨论引向深入。比如他见到曾皙欲言又止,就说“有什么妨碍呢,只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孔子最后的评说就是"讲解",极其简短,只是针对学生的答案略加点拨而已。他储蓄地批评了子路的发言不符合"礼让"的缺点,肯定了其他人"治国以礼"的主张,赞许了曾皙淡泊宁静的志趣。

  孟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尝试"的教育家。他的名言:"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尝试。这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他主张教不是教学过程的开端,而主张学后再教。强调让学生自求、自学、自得。这实质上就是尝试教学的思想。

  我国最早的教学论菱《学记》已经用相互的语言揭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道理。《学记》中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教师诱导而不把学生被动地牵着走,师生之间就会和谐融洽;激励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愉快的事,启发开导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作结论,学生就肯积极地动脑筋了。《学记》还要求应把握教师讲的时机,“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意思是,必须思心地倾听 学生所提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又说不出究竟的时候,老师才给他解说;实质上这已经体现了"先练后讲"的思想了。《学记》中有句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说是阐明教学相长的思想,但也渗透了尝试教学思想。如果把这两句话延伸一下,"学然后不足,知不足再学;教然后知困,知困后再教",就成为现代尝试教学理论中"先练后讲"的特征了。

  宋代教育家朱熹进一步阐发了尝试教学折思想。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他主张认为,学生最佳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反对别人把学习内容领会了,向自己灌输。他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指引者,师之功也。"因此要少说话,多指导学生去实践。

  近现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学,学习要从问题开始。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陶行知极力反对注入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学。他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他重视试验,主张通过尝试去发明创造,"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新的生路",并特别强调"不能不说是十分有把握但深愿试他一试。"

  著名学者胡适明确提出尝试观,他的一本新诗集就取名为《尝试集》。他说”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喊出"自古成功在尝试!"的呼声。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比较系统地论述尝试教学思想。他明确指出:培养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惟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他认为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是尝试的宗旨。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修订》一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 去了解,这才和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结合;因为我们遇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不能预言必然能了解,总是准备着一副心力,尝试去了解。"他又说:"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寻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

  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已经比较系统地阐述尝试教学思想,这是非常有远见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极重要的精神财富。
  
  我国从古至今的教育家都重视尝试,闪烁着尝试教育思想。而当今的革命家也都强调尝试的重要性,且身体力行,自己就是一个伟大的尝试者。
 
  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尝试思想。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用通俗易懂的生动实例说明尝试的重要性。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直到取得革命胜利都是伟大的尝试。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求大家敢于尝试。他明确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有千千万万的闯将去尝试。十多年来,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的实验研究,就是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二千多年来的优秀的教育思想,有二千多万个中小学生参与实验,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尝试教学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从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直到当今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无不重视尝试,亲自尝试。尝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尝试教学理论渊源于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由此,在中国这块沃 土上产生和发展尝试教学理论,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

  (二)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特征

  1.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

  尝试和尝试教学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查阅中国流行的权威语言辞典,我们就会看到它们对"尝"、"试"、"尝试"的注解所占篇幅较大,考证涉及到许多古代经典论著,诸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康熙字典》中说,尝--试也;《辞源》中说,尝--试探;《辞海》中说,尝--试。如尝试。《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何?"杜预注:"尝,试其难易也。"看来杜预对"尝"的注解是十分贴切的。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三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

  生活中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空衣服、拿筷子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活动具有三个特点:(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 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

  2.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乒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在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

  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3.尝试教学理论的特征

  尝试教学理论有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先试后导"、"行练后讲"。

  先教后学-→先试后导

  先讲后练-→先练后讲

  虽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

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

  (三) 尝试教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尝试教学理论的成立,必须从理论上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尝试教学?2.为什么学生能尝试?3.为什么尝试能成功?

  1.为什么要进行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理论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作为它的哲学基础的。

  尝试教学过程中,是按照辩证唯物论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程序上具体地体现出来。一开始要求学生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指导,这些就会变成他们自身的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尝试题,就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能够激发他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 、积极地去学习。尝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又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过程中,使学“学”的内因和教师"教"的外因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

  2.为什么学生能尝试?

  尝试教学为什么具有客观可能性,为什么老师没有教,学生会做尝试题呢?

  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个"谜"。其实奥妙就在于迁移规律在发生作用,这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之一。

  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例如,学过 百以内加减法会对学生万以内加减法产生有利影响;学会了例题1,学生经过努力,自己也会解例题2,这就是迁移的作用。按认识结构理论来分析,迁移过程一般是使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重 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头脑里并不是空的,他们已经储存许多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就是说新课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这样学生可以利?quot;七分熟",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索尝试"三分生"的新知识。
  
  为什么学生能尝试?还可以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从人的本质上进行分析。人有三种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动物有生物属性,也可能社会属性,但却没有思维属性。人有思维属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是有意识的,只有人才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需要。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懂得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学生是人,而人是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学生

的头脑里不是空白的,已经具有错综复杂的知识结构,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是学生能尝试的基础,应该相信学生能尝试。这就是尝试教学的基本点。

  3.为什么尝试能成功?

  尝试教学理论的提出,大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尝试错误学说。为什么桑代克强调尝试-→错误,而尝试教学理论中强调尝试-→成功呢?这是尝试教学理论中的一个根本缘奈侍狻?br>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这种尝试是盲目的,因此尝试会导致错误,在犯了许多错误以后,逐步矫正错误,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把动物实验推广到人的学习,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因此,这种学说在本世纪以来,已受到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发难。但是,桑代克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而创立 的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尝试成功说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在十多年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又经过遍及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近二千万学生的广泛教学实践折检验而提出来的。在前面对尝试教学的界定中已经阐明,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和教学活动,它有教师的指导,是有指导的尝试,尝试任务仅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材的编排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的安排,这就为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成功地尝试解决新课题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尝试教学过程中,只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

  尝试成功说主要建立在学生具有人的思维属性的基础上,他们存在着原有的知识结构,具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能力,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尝试不是孤立的,有教师的指导,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有教科书的示范和引导,再加之教学手段的辅助,因此学生的尝试能够取得成功。

  当然,尝试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错误,关键在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虽然少数后进生有可能发生错 误,但是经过教师及时矫正和指导,再给予第二次尝试机会,使他们第二次尝试成功。所以,从总体上看尝试是能取得成功。
  
   (四)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分析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是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前面已经谈到,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学生尝试能成功。促进学生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如下七项:

  1.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尝试活动中,尝试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尝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思维。如果学生不愿或不积极尝试,尝试怎能成功呢。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基础。

  2.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这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3.课本的示范作用。课本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材料。课本中既明确规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又提供解 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学课本去进行尝试,这为学生尝试成功提供重要的信息。在学生尝试活动中,必须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用课本中提供的范例和信息去尝试解决问题。因此,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是保证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

  4.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各学科的教材都有一定的系统性,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又是前面知识的引伸和发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去尝试解决新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是保证尝试成功具有的客观可能性。

  5.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班级集体里,学生的尝试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尝试,而是在班级集体中互相影响下的尝试。在尝试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作用。因为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尝试能力也会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6.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能用情感互相交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在尝试活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品德因素、情意因素 、人格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积极对待学生必须尊重、真诚、理解、热情、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要可信。这样,学生会把教师的激励和要求当作大胆尝试的动力。同时,要协调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真诚的课堂气氛,为保证学生尝试成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7.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教学手段包括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电教媒体手段。这些手段的使用,为教学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对教学起辅助作用。同时,在尝试教学过程中也能起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尝试成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更为学生社成功插上了翅膀。多媒体电脑上能把图像、文字、声音集成一起,使得多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很多问题能够化难为易,为学生尝试成功创造了物质条件。

  (五)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每项一特的教学原则。除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尝试教学过程,还有相应、独特的教学原则。

  制定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主要依据:(1)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特点;(2)达到尝试成功七因素的动力系统;(3)广大教师在十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目前在尝试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原则有六个,分别简述如下。
  
  1.尝试指导原则

  这是尝试教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鲜明的特点,有了它就能够区别于其他教学理论。

  这个原则包含着两个要素,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

  2.即时矫正原则

  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从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在尝试前接受教师指导和自学课本是吸收信息,学生尝试练习是输出信息,教师从学生尝试练习中得到反馈信息,判定尝试结果的正误是评价信息。

  3.问题新颖原则

  尝试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尝试问题极为重要。提出尝试问题,要向学生提出尝试任务也就是尝试目标,这是关系到全局的重要一步。提出的尝试问题力求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4.准备铺垫原则

  尝试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师还没有讲,怎样让学生去试呢?这里必须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用"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问题。因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准备铺垫工作,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做好准备铺垫工作可以减缓尝试过程的坡度。准备铺垫的含义,是做好尝试准备,为解决尝试问题起铺垫作用。

  5.合作互补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活动特点,是个体尝试在群体之中,强调个体的尝试与群体的合作。合作互补原则的含义,就是尝试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
 
  6.民主和谐原则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保证。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办,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椒ň湍芊?br> 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民主和谐原则要求学生尝试活动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上述六个教学原则,彼此密切联系,相辅相成。要善于把它们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六)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教学理论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尝试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尝试准备 -→ 尝试问题 -→ 尝试指导-→ 尝试练习 -→ 尝试评价 -→ 再次尝试

  各类学校和各门学科都可以按照上述的通用模式来设计各自的教学操作程序。

  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在中小学都行之有效。它的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

  准备练习 -→ 出示尝试题 -→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 -→ 教师讲解 -→ 第二次尝试练习

  第一步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简述(略)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这七步中,中间的五步是主体,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

  尝试教学理论有一个基本教学模式,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了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教学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的七步基本操作模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调 换或合并均可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略举主要几种变式。

  变式Ⅰ 调换式

  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二步自学课本与第三步尝试练习可以调换一下。出示尝试题后,不叫学生先看课本,而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

  变式Ⅱ 增添式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 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一知半解。这时如果先让学生议论一番,互相可以得到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

  变式Ⅲ 结合式

  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以后,学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了,把第三、第四两步结合起来。第五、第六步也不要截然分开,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可以结合进行,教师参加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把需要讲解的内容穿插进来。这样做比较自然,既节约时间又灵活机动。

  变式Ⅳ 课外预习补充式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产生了一个突出矛盾,这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出现了课外预习补充式。

  课外预习补充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上一堂课结束前,出示下一堂课的尝试题,教师可作简单的指导。学生在课外自学课本,解决尝试问题。下一堂课开始,立即检查尝试结果,接着进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以及第二次尝试练习。

  这样做,把尝试过程延伸到课外,使课内课外协调一致。课外预习是尝试的开始,自己从课本中探索,初步解决尝试题;课内是尝试的延续,检验尝试的结果,巩固尝试过程中获得的新知;本课结束时,布置预习,又是下一次尝试的开始,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始终处于尝试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以尝试为核心,把课内课外协调统一起来。

  以上介绍操作的基本模式以及四种变式。教师应按教学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沤萄С绦颍枰跹?br>
怎样安排。关键在于要体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七)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践效果

  尝试教学理论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受了广泛和长时间检验。它有鲜明的特色,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配有灵活多样的操作模式,已经被全国各地广大教师所接受。

  尝试教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它是从尝试教学法升华起来。从尝试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反映出尝试教学理论的价值。1992年正式提出尝试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小学各科教学,并应用于幼儿教育。在106页《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中,其实践效果已得到了充分证明。

  大量的教学实验资料证明,尝试教学理论有其极显著的优越性,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优越性

  (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十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份实验报告表明,实验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反应,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沿海还是边疆,都是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尝试教学理论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这样从小培养儿童"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他们长大以后,对于不懂的事物,不会做的工作都能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这种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是极其可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大批 敢于探索的闯将。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们探索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3)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注入式教学,教师的讲授占去了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就不多了。尝试教学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番,在这基础上教师再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尝试教学的起点是放在学生已经学会的基础上,这种方法开门见山,花时少,效果好。

  在实验班,由于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增多,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就不必布置很多作业。江苏省金湖县两所农村学校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作对比实验。实验班每堂课可练15道题左右(除口算训练题),家庭作业只需20分钟,错误率只有6%左右;对照班平均每堂课只练8道题,家庭作业量近1小时,错误率达15%左右。在常州市劳动中路试验班上,课本中的题目还不够在课堂里做,课外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而是布置"一日一题"(思考题或游戏题),让学生回家思考练习,不要交家庭作业,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4)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尝试教学理论的推广应用,将有力地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从"先教后学"到"先试后导","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虽是一字之差,但恰恰会引起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尝试教学理论的推广应用,必然会引起课堂结构、作业批改、考试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

  2.局限性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教学操作模式有如下几个方面局限性:

  (1)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小学低年级应用范围较小。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识字少,又缺乏知识基础,应用尝试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2)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于应用。对于一些原始概念,如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初步概念、 小数初步概念、分数初步概念等,学生缺乏知识基础,应用尝试教学有一定的困难,这些教材由教师直接讲解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效果较好。但是,后继概念仍可应用尝试教学。


  有些实践性较强的教材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应用起来有一定困难。例如,小学数学中的计量单位、丈量土地等。

  以上所指的是应用尝试教学理论中的操作模式的局限性,但在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方面是有普遍性的。在各类学校各科教学中都可以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