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伴我成长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01-19 * 浏览 : 169
《人民教育》伴我成长 | |||
作者:邱学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10 更新时间:2010-1-6 |
| ||
《人民教育》创刊60周年了,真是十分幸运,恰好也是我从教60周年。在我60年的教育生涯中,当过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教育科研所教研员,虽道路坎坷,历经风风雨雨,但《人民教育》始终陪伴着我,引领我成长。 我16岁那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正在江苏省常州中学上高一的我,不得不放弃学业,到武进县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当代课教师。现在想想看,自己当时还是个孩子。上第一堂课的情景,直到今天,我还历历在目。 中心小学离常州城有20多公里,我一大清早启程,赶到学校已是傍晚。报到时,校长听说我只有16岁,显得并不太满意的样子。因为教室里缺教师上课,只好决定先让我代课试试再说。于是安排我教五年级算术,还有体育、图画、音乐等,并且告诉我第二天就要开始上课。 我拿起算术教科书想备课,可真不知该从哪里备起。说也奇怪,当时我并不慌张。晚上想了一夜,我想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就从讲故事开始吧。第二天,走进教室,我吓了一跳,学生的个头大都和我差不多,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看到我这个与他们同龄的小老师,有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有的学生骚动起来。当时我却非常镇定,先介绍了自己,然后说,“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作为见面礼,我讲几个故事给你们听”。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学生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静静地听我讲故事。校长从教室门口走过,看到学生们都安静地听我讲“课”,满意地笑了。 当时我既无专业知识,又无教学经验,只能下决心从头学起。可是学校里教学参考书很少,仅仅有两本教育杂志,一本是《人民教育》,一本是《江苏教育》。校长像宝贝似的把《人民教育》藏在自己的抽屉里,我经常大着胆子向校长借着读。 由于工作勤奋,学习认真,第二年校长就提拔我当了教导主任。20岁时,我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从那时起,我便有“权”把《人民教育》放在自己的案头上了。当时在武进县兴起举办“星期学校”,利用星期六下午全区教师集中起来业务学习,采用“兵教兵”的办法,大家推举我当“讲师”,《人民教育》帮了我大忙,我就现买现卖。 后来我进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到图书馆看书,还念念不忘看《人民教育》。1958年开展教育大革命,那时我还是大三学生就被教育系抽调出来,参加教改小分队到华东师大附小搞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又成了我的引路人。1960年毕业,留校任助教,教《小学算术教学法》,我一边在大学教课,一边到师大附小搞实验,《人民教育》仍是我的必读刊物。 “文革”后,我从江苏溧阳农村回到家乡常州,在常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参加者都是各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我利用这个阵地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全方位的研究。我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儿童学习计算的规律,研究制订出全套口算量表。依据研究成果写成《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一文。以前我的许多文章在各地教育杂志上都发表过,这次我张大胆把此文投寄给《人民教育》,不料很快就接到了编辑部的录用通知,并在1980年12月号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在《人民教育》发表文章,欣喜万分,受到极大的激励。此文发表后反响热烈,陆续收到从全国各地寄来的100余封来信,有的索要口算量表,有的咨询问题,有的表示愿意参与研究。这次使我真正体会到《人民教育》的号召力。 第一次在《人民教育》发表文章成功,使我从读者又成为作者,推动我进一步研究,以后在责任编辑程淑华的帮助下陆续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在小学数学教学法研究的基础上,我首次提出尝试教学法,刚开始时受到多方的质疑和发难。随着尝试教学法提升到尝试教学理论,在这关键阶段《人民教育》用较大篇幅发表了我的重要文章:《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和《尝试学习的原理与策略》,对在全国推广尝试教学法和尝试学习理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5年初,我接到当时《人民教育》“名师人生”专栏责任编辑张新洲的电话,约我写一篇感悟人生的文章。我从心里感谢《人民教育》对我的信任,我写了《笑谈尝试人生》一文,当时我已年过70,记得文章中最后一句话是:“哈哈,活到一百岁。”很多人见了我就说这句话,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敢于尝试的精神受到大家的赞同,纷纷打电话和写信对我表示支持。 最值得回忆的是我两次参加《人民教育》编辑部组织的“西部义务讲学活动”。一次在傅国亮总编辑的带领下,我和窦桂梅、马承一起到内蒙古锡林郭勒义务讲学,使我亲身感受到边区教师对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渴望,我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非常珍惜《人民教育》给我的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6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一瞬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是他一生的时间。一个人几乎用一生时间受一本刊物影响,足见《人民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及她在读者心中的位置。 60年来,从《人民教育》走出一个又一个名师,报道出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典型,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植根中国本土的教育理论。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代课教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其背后《人民教育》给予的引导和支持是终身难忘的,我发自肺腑地道一声:“谢谢”。 愿《人民教育》越办越好!继续成为教改的号角,教师的朋友! |
上一条: 信不信,亲眼看一看就知道
下一条: 谈尝试教学的操作模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