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教学论文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0-06-13 * 浏览 : 147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山东冠县教体局教研室  许文峰

 

〔摘要〕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要学科,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隐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尝试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铺垫的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去体验数学和感知数学。课堂不仅要看重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而尝试教学恰好做到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去研究、去发现,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尝试教学在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养成了愈挫愈奋的学习习惯,同时积累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尝试成功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大提升。

〔关键词〕尝试教学  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目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师生一同探寻数学之美。

一、尝试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之始就要学习的主要学科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隐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先教后练,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探究少,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让我们的学生变成了“不会动脑思考、不会主动探究,只能接受现成的东西”的机器人,更不要谈他们的个性发展,能力提升,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这种带着枷锁的课堂,学生的创新是无从谈起的。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与之相吻合的教学环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到发展”。我们提倡的尝试教学理念——“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完全符合课标的新理念。在尝试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尝试练习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经过尝试、探究感悟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知识的积累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经验。

运用尝试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一节课4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没有老师过多的讲解分析,教师只是引导者,也感到轻松多了,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在尝试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主动地合作,专心致志地解决问题,获取成功,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每次的尝试成功都给学生带来了些许自信,同时学习也变得特别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尝试下的成功和喜悦,学习的自信心倍增,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尝试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铺垫的课堂。尝试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尝试教学,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同时去感知数学奥秘,进而体验数学之美。我们都知道,课堂不仅仅看重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升数学思维的水平,教师就必须放手,必须给学生搭平台、架梯子、设舞台,创设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去获得知识,感知数学的魅力。正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所倡导的:“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从事数学学习”。 尝试教学理念下,教师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去研究、去发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主动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积累和内化,从而形成了知识学习的闭环。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中,是这样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的:

1.尝试提出猜想,讨论方法。

1)长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会跟什么条件有关系呢?你是怎么想的,猜猜看?

2)长方形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度量,那长方体的体积用什么单位去度量呢?

学贵有疑,在导入新知时,设计一些与新知识有联系的问题,找到知识的契合点,衔接点,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为解决新知找到突破口,带着问题去思索,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2.尝试动手操作,讨论发现

动手操作是思维的源泉。

1)提出问题:让学生将12个1cm³小正方体木块拼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有几种摆法?

2)放手操作: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并把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每个小组分发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尝试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将所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及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体积填入表中,以备汇报交流。


/cm

/cm

/cm

小正方体数量/

体积/cm3

第一个长方体

  12

   1

   1

    12

   12

第二个长方体

  6

   2

   1

     12

   12

第三个长方体

    4

   3

   1

     12

   12

第四个长方体

   3

   2

    2

     12

12

……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直接讲授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公式。这样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而我运用尝试教学理念,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摆一摆,他们就能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同时,将自己所摆成的不同长方体分享给全班同学,并说明摆放的过程。学生分享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和重组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同学们对公式的推导应用,效果岂不更佳。

3.尝试建构模型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多数知识都是在另一个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推导、延伸而形成的,所以在长(正)方体教学中让学生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将小正方体拼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长方体的体积,下一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公式。我在教学中可设计两个问题,(1)所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索、讨论、分析,然后让各组同学总结汇报出了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即:

小正方体的总数量=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       ×     宽  ×   高

这样,在探索长方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同时还得出了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操,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体现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过程,提升了应用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4.尝试知识应用

在学生通过小组汇报交流确定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加强知识运用致使模型很好落地。他们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推导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对长方体公式的理解比较深刻,但怎样应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呢?我将此题(一个长方体纸盒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作为尝试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通过学生尝试推导、尝试操作、尝试应用,在教学中既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突出教学重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尝试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利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不仅能够尝试学习,还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每当他们获得新知的时候,他们会露出无比灿烂的笑脸,那种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自信是他们无法隐藏的。尝试教学使学生在尝试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日积月累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数学学习的巨大推力。尝试教学在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养成了愈挫愈奋的学习习惯,同时积累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尝试成功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大提升。

例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时,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道创新挑战题:

我拿着一块石头问学生:这块石头是什么形状的?(不规则的),如果直接求石头的体积,我们无从下手。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有适量水的长方体水槽,你们能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尝试操作,尝试推导,尝试应用,大部分学生都能脑洞大开,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了这道题,然后找其中一个小组的两个代表去台前汇报展示,他们边演示边讲解:“先量出水槽原来水的高度,并记下此时水面的高度,然后把石头放入水中,石头占据了一部分水的空间,从而导致水面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上升的这部分的水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再量出上升部分水的高度,水槽的长和宽(厚度忽略不计)就是水面上升部分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很轻松地就可以求出石头的体积。”就这样,同学们积极尝试,主动探索,攻坚克难,化繁就简,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的立体之美尽显学生面前。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育形势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尝试教学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势在必行。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应用者。在尝试教学这条路上,我们要以农民的心态辛勤耕耘,要以工匠的精神精益求精,潜心实践研究,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10

[2]董巧霞:《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学周刊:B》2013年第二期

[3]潘  莉:《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4)

[4]《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