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之路

后 记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10-04 * 浏览 : 156

 

终于,我写完了这本书。历时两年。

这是我的第六本教育类的著作,是我第三次用一本书的篇幅去写一个我所景仰的教育家,第一次进行跨学科的教育叙事。

可以说,这是我个人教育写作史上的一次突破与超越。

但是,坦率说,这本书其实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首先,这本书同时也是邱学华老师的精心之作。我已经记不清楚邱学华老师多少次看稿、改稿与指导修改了。每一稿,老师都会在我的作品上添加得满满落落,并不断为我补充着鲜为人知的史料。

在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了诸如顾汝佐先生的帮助与指点,得到过像林良富、李志军、叶建云等数学名师的支持与帮助。

得到过很多国际友人的帮助与支持。

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已经记不清楚我读了多少资料,采访了多少当事人,发了多少电子邮件,打了多少电话……

一遍遍地修改,一遍遍地琢磨,一次次地沉吟与思索,一次次地寻找最为贴切的案例与事例……

可以说,现在,我已经完全领悟到了尝试教育的真谛,也完全可以得心应手地将尝试教学法、尝试教育理论应用到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言及此,我不由自主地想到15年前:在我写那本关于民间教育家周弘的书——《重塑生命》时,我在后记里,曾经写过这样的话:

一种全新的洋溢着生命意志与生命力的教育观念已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根深蒂固地根植在了我的教育生命里,并将从此改变着我一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周弘的赏识教育使一个“残疾”的生命丰盈起来,又使很多同样被人们看所作“残疾”的生命走向了辉煌。……在周弘眼里,生命本身就是生命本身,无所谓“残疾”与“正常”之分。生理的残疾非关生命的残疾。生命的表现形态与生命的载体可以有差别,可是生命的内涵与本质却是一样的。时至今日,在我写完了这本关于周弘的书以后,我也不得不持这种观点了。这时候,我又想起了周弘经常和我们说起的凯撒大帝的那句“我来了”。不错,生命,任何一个生命,都可以像一个骄傲无比的君王一样无比辉煌地君临我们所处的这一个人世。

现在,当我写完《尝试之路》这一本书时,我仍然要与十五年前一样,向人们表明:又一种洋溢着生命意志与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植入到我的教育生命中并彻底改变我的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进而,引发我的语文课程的革命。在将尝试教学法、尝试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际尝试着相互绾结之后,我终于发现,语文教学之美,可以因“先学后教”、“边学边教”(“边学边教”是我对尝试教学法进行的一种语文化再造。我觉得“边学边教”或“边教边学”也是一种真正的教学互动,同样是对过去我们单向维度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扭转与改变,同样是对尝试教学一种最为准确的描述)而变得更加美丽。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我。尝试教学法使我变成另一种类型的语文教师。

而在此之前,我的同行们,以及熟悉我的教育学者、专家,他们都知道,我是一个多么不会轻易改变的人。

这一点,其实正表明,尝试教学法会使一个个美丽的生命丰盈起来——不但使一个个孩子的生命丰满、生动起来,而且也使一个个教师的教育生命向着舒展、自由、奔放的方向绽放!

教育教学因尝试而美丽,因美丽而走向理想的境界……

我仍然记得,当我接触到邱学华老师六十年来所保存下来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资料时,我内心的激动与敬佩,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当我进入写作过程中,当我与往事中的邱学华相融之时,我与笔下的邱学华一样,倔强、失落、焦灼、失望、恐惧、希望、欣慰、激动、热泪盈眶……那些曾在邱学华身上出现过的深切体验,也一次次掀起我内心的轩然大波,一次次引发着我与邱学华老师发生深深的共鸣,一次次地让我不由自主地进入对教育史、教育思潮的思考之中……

可以说,书写邱学华尝试之路的形成,书写一个教育家成长的经历,思考这一切背后的时代与历史,于我而言,是一次甘苦自知的教育之旅,一次切入灵魂的教育体验,一次促进我的教育价值观、幸福观和教育创新理念形成嬗变的过程……

我还要表示,我是幸运的。15年来,我接触到很多教育家和教育界中极有思想性与实践精神的人们——周弘、周德藩、成尚荣、于漪、周国平、曹文轩、孙云晓、马建强、孙绍振、王栋生(吴非)、叶水涛、高万祥、黄厚江、李镇西、唐江澎、柳袁照、褚树荣、孟晓东、窦桂梅、孙双金、凌宗伟、储建明、张文质、刘铁芳、肖川、许锡良、范守纲、任小艾、温泽远、晓苏、李茂、林茶居、薛农基、张俊平、姚亮、张蕾、王珺、方心田、刘强、徐亚芬、焦晓骏、马晓洪、许建良、刘波、谢英、刘志春、阎勤、王玉芬、卢志文、方健华、王树举、袁湛江、殷广平、陈树民以及一代伟人钱学森的学生张光鉴教授……他们在我的生命里不断注入更多更新更美的内涵,这样,才使我在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的题材上,能够举重若轻,也能够举轻若重。

我还要万分感谢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感谢他为我题写书名。

更要感谢我的恩师朱永新先生,在百忙中为我的著作作序。这里,我又想起了一点,恩师朱永新先生,从2000年与老师相交以来,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我有所求,他都会施以援手,给予引导,促我成长。这让我铭感终生。

感谢南京素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姜广平大语文课程中心”的周楠老师,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为本书进行着录入与初校工作,并不断及时地为我提出中肯的建议。

本书出版之时恰好是2015年。2015年,正是邱学华80华诞。特以此书作为后学向前辈教育大师献上的一份薄礼!

最后,我要向为本书付出很多心血的福建教育出版社成知辛先生表示感谢!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他对我的指点与帮助,使我感悟甚深,获益良多。

 

201411   于南京

上一条: 尾 声 下一条: 附录一:邱学华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