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老骥伏枥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之路

第十一章 老骥伏枥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10-04 * 浏览 : 195

第十一章  老骥伏枥

一、唯有书香能致远

按照政策,邱学华可以延长到65岁退休。但为了摆脱一些人的非议和纠缠,也为了能够更专心更深入地从事尝试教学研究工作,1996年按时办理退休手续。这样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从1996年到现在,十几年的退休生涯,邱学华未尝一日停止对尝试教育的探究,也正是在这十几年中,尝试教学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

尝试教学法正式命名后,邱学华学尝到了尝试教学法的甜头,也亲眼看到了很多区域与学校在推广尝试教学法后,教学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很多教师在尝试教学法的推动下进一步成长成熟起来。于是,他开始考虑如何让尝试教学法在更大的范围里推广,同时又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19999月,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教育部颁发证书和奖牌。这给了邱学华非常大的鼓舞,也给予了参与尝试教学实验研究的几十万教育工作者充分的肯定和莫大的鼓舞。但邱学华清醒地意识到,一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为了不断充实尝试教学理论体系,邱学华开始考虑编辑出版“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他知道,这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但他同样深切地明白一点: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作为奠定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石。

为此,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1]先生去了一封信,信中详细介绍了尝试教学法的形成情况与推广发展情况,并将自己拟将尝试教学进一步理论化、体系化的想法向柳斌先生作了汇报。同时恳切期待,如果这一套丛书能够付梓出版,能够得到柳斌先生的支持与题词。

说来,倒也是极有意味的。其时的邱学华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可是,写这封信时,却觉得自己实在冒昧得近乎不知深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教师,而柳斌先生当时担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邱学华仅在1990年参加国际数学教育会议(RCME)欢迎外宾的宴会上见到过一次柳斌先生,自己与这位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教育行政官员与专家并无深交。但是,邱学华觉得这套丛书十分重要,如果能请柳斌先生题词,就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邱学华知道请国家教委领导题词很难,要找熟人介绍。可邱学华又找不到熟人,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柳斌先生写信和附上“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的编写计划。

没想到,柳斌先生很快便回了信。信中,柳斌先生向邱学华表达了一种敬意,同时,欣然命笔,为邱学华主编的这套丛书题词:“深化教改实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

国家教委领导的工作可谓日理万机,可是却能为一个不认识的老教师的著作题词,这让邱学华感激不已也感动不已。

这一套书,邱学华从1998年开始着手编写与主编。虽然只有8本,而且汇聚了尝试教学实验中的很多资源与力量,然而,仍然耗时8年,直到2006年才全部完成。这8本书,总字数达270万字。这套丛书,有理论建设的、有中、小学各科具体应用的、有幼教、职教具体应用的。这套丛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它充实和完善了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并成为奠定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石。

8本书分别是:

《尝试教学论》                    《尝试成功的学习》

《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        《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尝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设计》

《中学尝试教学设计》              《职业学校尝试教学设计》

我们无法想象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邱学华没有助手,只能日以继夜地工作,从编写、打印、校对、发行样样都干。以每年出一本的进度,认真完成了这套丛书。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目标,超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的。

这套丛书中最主要的一本书是《尝试教学论》(近50万字)是邱学华亲自撰写的,这本书从理论实质特征、历史渊源、理论依据、操作模式、直到中小学各学科运用,比较完整地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的框架和实际应用。

这是邱学华的得意之作,也是邱学华呕心沥血之作。在书中,邱学华提出了尝试教学的重要理念及方法。即: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

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

学生能在尝试中创新

邱学华在书中论述道:

根据这个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尝试教学理论体系。这一教学理论的架构为:

1、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

2、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

3、以中华教育思想的精华为理论支撑;

4、以“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为操作模式;

5、以全国范围3000万学生为实验基础;

6、以长达30年的教学实验为实践检验。

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因而,是在这套丛书中,邱学华和他的实验者们,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尝试教学也进行了探讨。这样,尝试教学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学习论的角度,研究尝试学习理论。把尝试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因而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200211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与实践》一文,把尝试教学研究与实施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邱学华,这位不知疲倦的笔耕者,20岁在农村当小学教师时就在《江苏教育》发表第一篇处女作。考入华东师大教育系读书时,一边学习,一边继续钻研小学数学教学,经常给教育杂志上写文章。据《福建教育》数学编辑吴桢回忆,当时收到邱学华投稿,觉得是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写的文章,后来才知道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写的,感到十分惊讶。大学三年级时,就带领同学编写大学教材:《小学算数教学法讲义》。文革中,下放农村,很多人因此意志消沉,而他却坚持研究三算结合教学,写出很多文章,指导当时的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并默默地开始几本书的准备工作。因此文革结束不久,1979年一年中就出版了五本书。这样的情形,我们只能用“井喷”两字来形容了。这实在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

从潥阳农村回到常州时,没有住房,全家蜷缩在博爱路小学教学楼上面的阁楼小房中,连书桌都放不下,他就坐在床上写。1980年寒假,他同南京雨花区教师进修学校吴家麒合作编写《小学数学袖珍手册》,两人就在博爱路小学的教室里,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邱学华外出讲课总是随手带笔记本,把思考的问题和看到的资料,随手记下来。一次邱学华坐火车送书稿到南京的出版社,为郑重起见,他在火车上再把书稿重新审阅一遍,下车时,一位列车员姑娘好奇地问他:“你是干什么的?我看你从上车到下车都在工作,连头都没抬一下,我从来有看到这样用功的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他已编著和主编了281本书,撰写了近700篇文章,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了。因此朱永新先生用“创造许多记录的长者”来评价邱学华。许多人疑惑不解问他,哪来那么多时间写作,他淡淡地回答说,我并不聪明,但坐功特别好,一天坐10多小时不累,我是把别人休息和打扑克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

唯有书香能致远。正是这一批专业著作,奠定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的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创建全国尝试教学研究平台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尝试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益,邱学华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方运[2]加先生的支持下,于1993年成立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

邱学华认识方运加先生,是在1990年北京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当时,方运加先生是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当时才40多岁,已经在数学教育界有很威望,负责大会秘书处工作。他策划了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的“中国数学教育图书展销”。邱学华的两本书《中国小学数学四十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尝试教学法》(福建教育出版社)引起了海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关注,此由方运加认识了邱学华,对他十分敬佩,全力支持他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成立伊始,她就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吸引着全国教师的眼光。现在,实验学校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人们在邱学华尝试教学的旗帜下,开始了完全中国式的教学实验。

2001年,邱学华尝试教学在线网站http://www.try-qxh.cn正式推出。《江西教育》和中国教师站http://www.cn-teacher.com及时发布了这个消息。

网站英文名称中的“try”是英文试一试的意思,qxh是邱学华英文第一个字母缩写

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教学流派命名的教育专业网站,完全由邱学华个人出资创办。每年的维护费用也由邱学华老师独立承担。网站从开通到现在,总访问量已突破500万,对一个教学流派的专业网站而言,这样的访问量是极为少见的。访问者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也有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越南、泰国、老挝、捷克、波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在历经 20年后,推广应用范围遍及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全国教师在这个网际进行尝试教学的研究、交流和展示。邱学华打造出了这样一个尝试教学的网际平台。

“邱学华尝试教学在线”网站名称由顾明远亲笔题写。

网站及时发布邱学华新撰写的论文,及时播报尝试教学与尝试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及时播报尝试教学年会的情况。

另有全国尝试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学校总览情况。

我们看到,尝试教学理论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因为,它是真正属于中国的教学法与教育理论。

尝试教学在线的推出,为全国教师又开辟了一个网际学习空间。这是邱学华奉献给全国教师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这是尝试教学更新更美的平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平台,是一种再次尝试出来的平台……

 

三、独特的教育扶贫方式

邱学华,这位被朱永新教授誉为教育的“光明使者”、一位创造了许多记录的长者,大凡与他有过接触的人,无不为他的乐观大度、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热情洋溢、善解人意所深深感染。即使你从来未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但是,通过他的文章和视频,你也能感受到他那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其实,尝试教学的魅力,更在于尝试教学是国内这么多教学流派、教育实验中,最具有德性的流派与体系。

因为,谁都无法说清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让多少老师受惠得益。

那些从边远地区赶到年会、观摩教学活动来听取报告的老师,老师从来没有想到过收取他们的费用,甚至,这些老师的食宿与差旅费,邱学华也经常自掏腰包给帮助解决了。

更重要的不在这里。重要的是,邱学华以尝试教学的实验与推广,走出了一种科研扶贫的路子。这可能是国内任何一种教育实验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了。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张玉文介绍,邱学华并不满足于尝试教学实验的深度与广度,他更希望自己的尝试教学能够成为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一种力量。

湖南省吉首市的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师很难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于是邱学华把全国第十一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会址定在了这里。会上,所有的专家和特级教师全都是义务讲学,义务上观摩课。再加上香港的谢爱琼老师和余荣先生还分别捐资10000元和5000元,共计30000多元,捐赠给吉首市三岔坪小学,使300多名苗族孩子用上了崭新的课桌椅,教师有了新的办公桌。

三岔坪苗寨村民为答谢大家,晚上邀请与会者到苗寨参加篝火晚会。大家欢聚在苗寒村中的广场上,中间点起篝火,观看三岔坪小学的孩子们表演节目。苗族村民同与会代表共同围绕着篝火跳舞。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感动。这是其他讲习会、观摩会所难得看到的盛景。许多代表感慨地说,参加这种教学研究活动,不但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使思想得到净化,受到感动。

有一次,在云南昆明举行尝试教学法推广讲习会,邱学华带领徒弟亲自上观摩课。这次活动在昆明体育馆举行,有3000多人参加。这次活动由尝试教学理论究同盘龙区教育局合作,由中华小学承办。邱学华同云南省教育厅教研室联系,邀请200多位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教师参加。他们不需要交会务费,会议还向他们赠送资料。对其中20多位优秀教师还可以报销往返车费和住宿费。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他们激动万分。因为他们中很多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这是第一次来到昆明,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高水平的教学活动,第一次学习先进的尝试教学法。说着说着,他们都流下了眼泪。他们真诚感谢邱学华老师做出了这样的好事。邱学华感动地说:“不要感谢我,我并没有掏出一分钱来,这是用积余的会务费办的这件事,是党和政府为大家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我本人也是来学习的。”

邱学华这样的行为,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赞扬,人们称赞邱学华是把教育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实处。

在尝试教学走向职业教育领域时,邱学华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上:“实践证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是一种扶贫的好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学生读完职业学校,掌握一门技能,并能找到工作,尽快能够脱贫。”为此,邱学华设立了“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教育基金”,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邱学华对湘西自治州猛洞河职业专修学院进行帮助计5年之久,使160多名贫困学生能够坚持学完了职业大专的所有课程。邱学华从2011年起对吉首市职业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帮助,使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中途辍学。此笔基金由吉首市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王本慈先生代管核发,发放标准是按每人每年300元、500元,两个标准扶助,每年帮助2030人,共10000元。

1990年开始,邱学华就开始坚持每次研讨会都推出扶贫措施。贫困地区的代表免交会务费,被邀请的贫困山区的优秀教师还可以报销车旅费。2001年又帮助贵州天柱县、四川凉山州、湖南湘西等地30多名教师免费到珠海参加研讨会。十多年来受益教师已达千名。

2009年年底,他成为江苏省首批七位“荣誉教授”之一,荣誉加身时,他首先做的是把5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邱学华捐出由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给他的“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5万元奖金,作为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教育基金。

我们发现,邱学华很多次都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的主要活动安排到贫困地区举行,他的用意,是帮助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同时,加大科研扶贫的力度,真正赋予一种教育实验以社会性的内涵。他认为,我国80%的学校在农村和山区,只有让这些地区的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平。

邱学华在教育扶贫与科研扶贫的大手笔还有,他亲自组织了很多沿海地区的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很多手拉手关系的协议,都是在观摩会和研讨会上签定的。邱学华明白,毕竟,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每次能帮助十几人或几十人,以大家的力量来做这样的事,那么,就会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的发展。

邱学华把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应用同教育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看出邱学华的高尚品质,一方面也显示出邱学华的超人智慧,因为,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的扶贫方式啊!

 

四、不拿工资的名誉校长

邱学华一直想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做点工作,最好能办一所中学,然后以点带面,带动一个地区。他把这个想法同云南省玉溪市教科所所长李永云交换了看法,李所长一听,大喜过望。因为,正好有一所教改实验学校,在峨山县的小街镇。

峨山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彝族自治县,以彝族为主,还有汉、哈尼、白、回等民族,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区。小街镇离峨山县城10公里,离玉溪市城区60公里,交通尚算方便。邱学华亲自到小街中学考察,看到学校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校舍虽已破旧,但还算过得去。学校共20多个班级。县教育局张旭光局长亲自接见了邱学华,热烈欢迎邱学华来小街中学担任名誉校长,并表示会全力支持邱学华的工作。教育局向邱学华老师正式颁发了聘书。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中学是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示范实验学校,在学校网站的《学校简介》一文里,特地提到小街中学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尝试教学”倡导者、实践者邱学华先生亲自带领指导下,开展了“以尝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洋思经验为依托,以推行学案为抓手”的超前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他们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了“尝试教学理论、洋思经验、小街中学实际情况”三者相结合的“三环十一步”——超前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少有人知道,邱学华在这所学校花费的心血。他在三年内去小街中学共12次,历时40天,帮助培训领导班子、教师,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学校管理,参与听课、评课,参与进行学校环境改善与绿化布置工作。学生在集会时所呼出的口号,是邱学华亲自撰写的:小街小街,本领不小。共同打造,滇中名校。这期间,他与老师们一起在学生食堂吃饭,分文不取讲课金。在小街中学,邱学华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到十六个小时。

邱学华经过三年时间,同小街中学师生共同努力,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名列峨山县农村中学前茅,成为课改见成效的典型学校,其教改成果获玉溪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研一等奖。

小街中学的龙家文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在与邱学华这样的教育家相处的日日夜夜,除了系统地学到了尝试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外,还学到了他勤奋工作的精神、简朴的生活作风、不倦怠的教育激情,学到了大胆尝试、坚信成功的自信,学到了周密组织、循循善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而这个时候的邱学华,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当看到邱学华老师省吃俭用却将自己攒下的钱在小街中学设立“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教育基金”,专门奖励那些贫困的优等生,小街中学很多老师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邱学华认为,云南峨山设立的“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教育基金”同在湖南湘西设立的“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教育基金”是相辅相承的,前者主要解决贫困学生的成才问题,后主要解决贫困学生就业脱贫的问题。钱虽不多,仅能表示他的一点心意。而这样的工作,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与关注,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就这样,一所新型的滇中名校,在邱学华的引领下,迅速步向“抓基础、重内涵、打品牌”的内涵发展之路。

 

五、创建中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邱学华曾在华东师大搞过小学算数课本史的研究,后因文革而中断,千辛万苦找到的几十套建国前的小学算术课本也已失散。没有完成《中国算数课本史》是他一生的遗憾。他内心一直记挂着这件事。

这件事到新世纪出现了转机,他终于如愿在浙江宁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

邱学华的毅力、魄力以及智慧实在令人惊叹!

这是邱学华尝试路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一座丰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谈起,他为了寻找建国前后的课本,真是费劲心机,吃尽辛苦。当时,他就萌发了一个想法,最好能建一个小学数学博物馆,里面收藏各个时期的小学算术课本、练习册、教师参考书、教具、学具等。如果老师们需要参考这些资料,一查就能找到。可是不久爆发文革,连自己生存都有困难,根本就无法考虑这个问题。

文革后,邱学华的重点是放在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上,无暇考虑这个问题。偶尔,他会想起这件事,但真要建立这个博物馆谈何容易,首先要找到“安身之处”,哪个单位肯拿出房子搞博物馆?此外,还要大笔资金、人力、物力,这些,都是难题,都不是凭邱学华一人可以办成的事。

2003年出现了转机,邱学华应邀到浙江宁波神舟学校担任校长,这是一所私人出资办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民办学校,占地300多亩,董事长(老板)愿意在图书馆中拿出两大间房做博物馆。但由于邱学华同董事长的办学理念不一致,不到一年邱学华就辞职不干了,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的事,当然也就泡汤了。

但在宁波,邱学华与万里国际学校林良富校长相识了。林良富是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原来是奉化县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算是尝试教学法第一批实验教师。所以林良富一直尊称邱学华为老师。当林良富得知邱学华已辞去神舟学校校长后,便力邀他担任万里国际学校顾问。由于共同的爱好,这对师生谈话十分投机。当聊及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一事时,林良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为这是一件抢救祖国文化遗产、利国利民的好事,决定大力支持这项工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它是一所特殊的民办学校,虽说是民办,但所有资产全部属于国家。创始人徐亚芬董事长原是一所濒临倒闭的职业学校教师,1994年她大胆向上级提出承包这所学校,并主动提出 “亏了自己赔,赚了是国家的”。二十年来,他们艰苦奋斗,不断创业,并用滚雪球的办法,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办到大学,大学教育首先同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办学,成立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他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十几亿资产全部归国家。邱学华听了十分感动,博物馆放在这所学校,所有权归国家,邱学华非常开心,也十分放心。

万里国际教育集团承办了这项工程,由邱学华亲自任馆长,林良富校长任副馆长。博物馆设在图书馆里,请专人设计、装修。邱亲自写出设计方案、管理办法、博物馆的定位。这样的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以及学生活动于一体,博物馆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博物馆分为六大板块:

1、古今中外小学数学课本以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练习册、试卷等;

2、小学生数学课外读物以及有关的杂志、报纸等;

3、研究小学数学的专著以及有关文件、重大事件报道等;

4、小学数学的各种教具、学具、游戏材料、几何模块等;

5、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名师的照片、简历、著作等;

6、音像电子材料:包括专家讲座、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名师教学视频、电子学习软件等。

博物馆有了馆址和设计,接下来主要搜集藏品。邱学华以馆长的名义在《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小学教学设计》等报刊上刊登征集启事和消息,并向各出版社、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学术名师和朋友写信,恳请大家共同出力,筹建中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

消息传出后,引起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巨大反响,许多学者、专家、名师、出版社编辑纷纷响应,热情支持,从全国四面八方寄来题词、展藏品。港、澳、台的小学数学教育界同仁,也怀着对祖国热爱之情,共同为博物馆出力。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先生题词:

一日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题词:

动脑筋,出智慧,数学最有趣。

著名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题词:

初等教育,国立之础;小学数学,树人所本。

原上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数学教材审查委员顾汝佐题词:

开创学科教育博物馆的先河,

收藏数学教育改革文献的宝库,

促进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展示国际数学教育交流的窗口。

邱学华首先带头捐赠,他研究小学数学教育50多年,平时注意搜集有关小学数学课本、教学参考、图书、教具、学具,几次搬家什么都可丢,唯有这些宝贝不肯丢。他整理出16箱,全部捐赠给博物馆。他说:“这是我一生的心血,现在能放在博物馆保存,让大家分享,这是最好的归宿。”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寿培定先生,原是诸暨市师范学校数学教学法教师,曾多次参加浙江省教材编写工作。邱学华登门拜访他,他领着邱学华到书房和书库里,说:“你尽管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全部捐赠给博物馆。”

《湖南教育》数学编辑陈刚先生,是一位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200410月当收到邱学华的筹建博物馆的请求信时,正患癌症住院,他在临终前交代夫人,把他收藏的图书资料全部捐赠给博物馆。

香港小学数学教育家余荣燊先生把他主编的香港《现代小学数学》课本、教师用书以及他搜集的国内外图书资料全部捐赠给博物馆,并在港、澳、台奔走,动员有关出版社捐赠。香港朗文教育出版公司是国际知名的出版集团,他们把课本、教参、教具、光盘等满满装了三大箱从香港运来,单运费就花了几千元。

台湾高雄市博爱国小洪雪芬老师,多次被邀请到大陆上观摩课,她听说要筹建博物馆,就从台湾带来两大箱教具和学具。她从台湾到澳门,再从澳门到珠海,要过三道海关,一位女士要搬运两个大旅行箱,实在令人感动。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汪甄南教授是澳门数学教育学会会长,他寄来了由他主编的澳门第一套数学课本《新思维小学数学课本》,十分珍贵。他还动员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寄来课本、教参和教具。

博物馆也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关注,日本的片桐重男教授和葛西信太先生都寄来了专著和课本。韩国大邱广域市教育厅代表团到宁波国际万里学校参观,看到正在筹建的博物馆,认为是世界首创,回国后立即寄来了韩国的课本和专著。

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的筹建过程动人故事太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经过两年的细心筹备,博物馆于200611月正式开放。此时正是在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举行“两岸四地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之际,在两岸四地的小学数学名家和教师的见证下,中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宣告成立了。

 

六、两座丰碑

在尝试之路上,邱学华不断跋涉,不断奋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磊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他的尝试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受到了中国教育理论界的关注与青睐,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与赞扬。现在,我们尝试之路上撷取两次活动,来彰显这座丰碑的内涵,一次是邱学华从教四十周年,一次是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

人们不会忘记,在全国协作区第六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召开之时,正值邱学华从教四十周年纪念。

这次全国第六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名代表在常州体育馆举行活动。日本数学教育学会会长荒木勇和新算数学研究会副会长片桐重男教授专程从日本来赶来参加。各级领导、各教育杂志编辑部、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发来贺信。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发来了贺信。贺信中写道:

欣闻“全国协作区第六次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召开,并且正值邱学华同志从教四十周年,谨致热烈的祝贺!

尝试教学法在十年来的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并且试验分布在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促进了我国各地教法改革的广泛开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尝试教学法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和发展。

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刘佛年教授的题词是:

邱学华同志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已届四十周年。他从十六岁担任小学教师开始,就潜心研究数学教学法。在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在实际中进行总结和研究。他认为适应中国小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走自己的路,终于他创立了尝试教学法。这个方法已在全国广泛推广运用,以此也推动了他自己教育理论的发展,他所以能从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发展成为知名的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就因为他的研究走的是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道路。借《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文集》出版之际,谨此祝贺他在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时任江苏省教委会副主任的周德藩则从教育实践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邱学华:

邱学华同志是从小学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小学数学教育专家。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未脱离小学教育实践,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水平,坚持不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致力于推广他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并取得明显成就。我们希望更多的教学专家,关心小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帮助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水平,从而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成长起更多的像邱学华同志这样的教学专家。

时任江苏省教委普教局副局长兼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袁金华则以非常整饬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邱学华的四十年教学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基础教育辛勤耕耘,为少年儿童呕心沥血,四十个春秋,几百篇宏文,千万名学生,硕果累累,功熏永志,尝试教学,一帜高树,足迹遍神州,赢得师生敬仰。

时任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晓堂也发来贺信:

首先,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祝贺您从教40周年的丰硕成果,并为您40年来为我市小学教育倾注的满腔热情、毕生心血表示崇高的敬意。

40年来,你辛勤耕耘,埋头钻研,默默奉献,著述几百万,桃李遍神州。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赤诚之心,可嘉可敬。请接受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敬礼。

在邱学华从教四十周年纪念期间,日本北海道算术数学教育法研究院林重一教授发来了贺信,德国巴州督导、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专家岗特·雷纳先生等国际友人也发来了贺信。

 

2010年,邱学华从教育60周年。这一年四月,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暨尝试教育理论研讨会由常州市教育局隆重举办。这是对邱学华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与探讨、六十年的教育坚守和教育耕耘的最好的纪念。

时任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韩涛,一直关注和支持邱学华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韩源局长敬佩邱学华的精神,退休20年来,老骥伏枥,马不停蹄,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邱学华坚持做教育扶贫工作,特别是在评上“中小学荣誉教授”后,把江苏省教育厅奖励的5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湘西职校的贫困学生,更其让人们感动。因此,在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之际,韩涛局长决定由常州市教育局出面主办有关纪念活动。

这是建国以来常州教育局第二次举办以个人命名的教育纪念活动。第一次是为教育家、省立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举办的“史绍熙教育思想研讨分”。

在常州教育网的网站上,打开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专辑,我们看到,网站记者这样写道:

他是耕耘者,60年苦坚守,教书育人不改初衷,用整整一生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人生理想与赤诚情怀;

他是播火者,30载不懈怠,勤勉求索劳苦奔走,将美好年华倾注到了尝试教育理论的研究、传播与推广工作中;

在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名师的品格和风范;

从他身上,我们能聆听到教育的呼唤和希望;

从他身上,我们能汲取到前行的勇气和智慧。

庄严而隆重的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暨尝试教育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中学大礼堂举行。这次活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常州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来了,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来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居丽琴来了,著名教育学者、江苏省教科院前院长成尚荣来了……

来自常州市和全国教育系统800余名代表也来了……

还有一个特殊的嘉宾,就是邱学华在塾村中心小学教书时的第一届毕业生,钱耀海老人也来了。

当满头白发的钱耀海老人出现在邱学华从教60周年纪念庆典上时,邱学华也为之一惊。这个不速之客的出现,让邱学华恍惚间又回到了六十年前。钱耀海走上主席台,紧紧握住老师的手,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老师是我的老师。当时他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我是大队长。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就像我的大哥哥。他在塾村小学教书的情景,我们至今忘不了。我是在郑陆中心小学看到今天开会的通知的,心里特别高兴,特地从乡下赶来……”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教育处教研室的达日玛主任,穿戴着蒙族的节日盛装,兴高采烈,激动不已:“我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今天是邱学华老师从教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为了感谢邱老师把先进的尝试教学法带到草原,我今天要为老师献上一首《草原之歌》!”

达日玛嘹亮的歌,响彻全场,引来阵阵掌声。

来自湖南湘西自治州土家族的王本慈先生,也穿着民族服装,向大会与会者介绍邱学华20多年来不弃不舍坚持做教育扶贫工作的动人事迹。在说到受益人数时,王本慈哽咽着说,我们很难想象,他让数千师生受益终生……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3]由于重要会议冲突,不能亲自来常州,因而特地发来贺信:

欣闻常州市举行隆重仪式,庆贺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我谨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和我个人向邱学华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祝贺!

邱学华老师是我国当代教育家,他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从教六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柳斌先生亲自从北京赶来参加活动,他同邱学华通信往来十多年,从未正式见面。这次是第一次握手,也使邱学华终于有机会当面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两次为他的著作题词。

柳斌先生在大会上说:

和邱学华老师神交已久,经常通信联系。看他的著作和文章,我十分敬重他的为人,敬重他的敬业精神,敬重他创立尝试教学法的改革精神,敬重他六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

邱学华对尝试教学的研究,历经半个世纪,道路是艰辛的,但又是辉煌的。他因尝试而拥有,因尝试而智慧,因尝试而走向成功。

邱学华的贡献在于他把“尝试”这个概念引进到教育、教学中来,这本身已是从哲学高度上进行思考了。人的认知,从根本上讲是始于尝试的,这种观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没有他们的尝试,我们就不知道螃蟹的美味。这说明,尝试是要冒风险的,尝试是要有勇气的。所以,尝试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精神。

在这个研讨会上,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居丽琴向人们报告了一组值得感动的数字:

16岁开始从教,60年从教生涯;创立尝试教学理论30年;从1959年编写《小学算术教学法讲义》至今共计编著和主编了287本教学研究和师生读物,总发行量达1000万册,其中《怎样教小学数学》四次再版共印刷近百万册,小学生课外读物《解应用题的钥匙》20年加印16次,总发行量达200万册;数十年来,跑遍全国各地,建立实验基地学校2300个,参加尝试教学实验的老师达80万人,实验班级90万个,受教学生3000万。邱老师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与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也创造了这一连串奇迹般的数字,这使我们惊叹、感动和敬仰!

也是在这次研讨会上,很多人终于体认到一点:老师从教60年,无论是16岁初上讲台,还是20岁担任小学校长;无论是大学毕业后深入上海师大附小和建襄民办小学,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还是在文革岁月深入溧阳农村学校,促进基础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1980年代以来,无论是担任师范学校行政职务还是当教科所研究员,老师都坚持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之中;退休后,老师依然钟情教育,奔走于全国各地,推广尝试教学法。60年的坚守,邱学华老师初衷不改、诲人不倦、终成名家。这是一种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坚守,这是一种对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守,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的职业态度——坚守。

从教六十年,老师研究、创立尝试教学法30年,他走出了一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改革新之路,所凭借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叫执着。正是这种执着,使尝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基本同步,凸显学生在学业发展和人格养成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执着,使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的“尝试”,与减负增效“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在当前深入实施新课改,坚持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进教学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加彰显出“尝试教学法”的优势和魅力。

居丽琴副市长最后感慨地说:“老师的坚守和执着不仅能感动一代人,还能影响几代人!”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同样感慨万端,在讲话中,胡金波说: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漫长的生命历程。

60年来,邱学华先生一直躬亲教学实践。他从16岁开始从教,至今从未离开教学第一线,即便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期间,即便是在常州师范担任校长期间,即便是现在已经年逾70,都一直勤耕教坛。

60年来,邱学华先生一直尝试教学改革。从刚刚步入小学讲台,尝试进行小学数学口算、珠算、应用题教学、标准化考试等研究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再到后来创立尝试教学理论,邱学华从未停止过教学改革与实验。

60年来,邱学华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独具一格,享誉海内外,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教学流派之一。

胡金波副厅长放眼全国教育,为与会的人们总结了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的几个特点。胡金波副厅长说:

“一是尝试教学理论来自于长期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滋养。尝试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运用于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共长,表现出很强的实践品性。在那浮躁与理论虚华,在国内教育盛行崇洋之风的年代,邱学华先生沉于本土实践研究,而且一干20多年,最后才提出尝试教学法,后又经过30年的实践检验与发展,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同时,尝试教学理论又不乏理论品位。邱学华先后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做过校长和科研人员,他一生亲临讲台,但又受过教育学专业洗礼,一生躬亲实践,但从未停止过理论研究。正是实践与理论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产生了符合教学实际,反映教学本质的尝试教学理论。

“二是尝试教学理论来自于博采众长,撷取了中外理论的精髓。它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吸取了让学生先尝试的教学思想,从孟子的“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中吸取了尝试的普遍性思想,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中吸取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内核,从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中吸取了激发学生尝试动机的教学思想。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海。尝试教学理论正是由于大胆地从古今中外教学理论中吸取大量的优秀成果,才铸就了自己严密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三是尝试教学理论来自于与时俱进,呼应着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尝试教学理论是邱学华先生与广大实验教师在长期实验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并不断融于宏观教育改革的实际。当全国推进课程改革之时,邱学华积极寻找尝试教学理论与课程改革的结合点,为课程改革助力。当增进公平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时,邱学华先生不仅积极研究尝试教学法在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边远地区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把教改实验与教育扶贫结合起来,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使尝试教学理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尝试教学理论以其独特的形成路径和立足实践、体现学习本质、与时俱进等特点,成为具有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化的中国特色的理论。”

胡金波副厅长寄语与会者与全省教师,目前,江苏省基础教育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质量、增进公平,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教育,迫切需要像邱学华先生这样的教改实验来促进教育改革。

胡金波副厅长对所有老师语意谆谆地说:

“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大学习和研究邱学华教育思想的力度,让其教育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一、研究尝试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从中吸取教学改革的智慧。二、研究邱学华成功背后的人格特征,从中吸取教育发展的动力。三、研究邱学华教育思想成功的路径和方式,从中吸取教育科研的成功经验。”

其实,现在,在基础教育界,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尝试教学理论,很多人自觉地站到了尝试教育的旗帜下。但对邱学华老师成功背后的人格魅力与教育家品质的研究,则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虽然,已经有了像王坦、汪刘生、苏景春、于美方这些高校的教育研究专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显然,基础教育界还真的要进一步放大邱学华的资源,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在邱学华的感召下,走上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之路。

常州市教育局局长韩涛深有感触地说:

邱学华老师自1951年起开始走上教坛,一干就是六十年。老师从教六十年,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老师从教六十年,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育万千英才;老师从教六十年,硕果累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老师从教六十年,见证了共和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以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书写了辉煌的教育篇章。因此,他完全可以被我们称为“教坛先贤”。我们庆贺邱老师从教六十年,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认真总结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我们表彰老师的辉煌业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把他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发扬光大。

韩涛局这样评价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

1980年起,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理论从萌芽、形成到发展,整整历经了三十个寒暑,实现了几大突破:规模从一个试验班发展到几万个;试验范围从常州地区扩展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并已传到国外;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以及幼儿园,从数学发展到语文、外语、科学等科目;理论研究已从尝试教学法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它的规模性被广大教师自觉接受和认同,这在教育界被人们称为“邱学华现象”。我想,这是因为邱老师本人的学识和才华,以及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探索,才使得尝试教学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对邱学华身上所凝聚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韩涛局长说:

邱学华老师自幼家境贫寒,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时期。浮浮沉沉,坎坷艰辛,但始终开朗乐观,坚定执着。他勇于创新,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把先讲后练改为先练后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在记录自身人生经历时,他总是喜欢用一个词“笑谈”,对自己人生中的磨难以及付出的艰辛谈笑风生,可见其为人心胸豁达,从容淡定,令人敬重。

韩涛局长引用朱永教授称道邱学华是教育的光明使者的说法,为邱学华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探索三十寒暑,潜心尝试,终成光明使者。从教六十春秋,孜孜不倦,堪为教坛先贤。

韩涛局长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研究尝试教育理论意义重大。他从尝试教学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谈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点则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这同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一致的。“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为一体,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一体,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为一体,以此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而尝试教学以学生尝试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和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创造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全方位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看,二者又是统一的。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而尝试教学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整个尝试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这个层面上看,二者仍是统一的。因此可以说,尝试教学的价值追求与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整体性和主体性是高度契合一致的,推进尝试教学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韩涛局长还从另一个高度将尝试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改革联系起来阐发了尝试教育理论的意义。韩涛认为,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它已经深入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尝试教育从学习方式转变上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变接受学习为尝试学习,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正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具体目标。从教师职能发挥上说,尝试教学有利于广大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尝试新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促进者。新课程与广大教师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共生共建的互动关系。广大教师能够在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行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价值取向上说,尝试教学能使课程改革的价值观由“忠实取向”逐步转向“创生取向”。忠实取向就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创生取向则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尝试教学刚好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成为积极构建教育经验的主体。提倡尝试教学有利于使课程实施真正转为创生取向。

 显然,韩涛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型局长,具有着一种特殊的教育敏感。他发现,“减负增效”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自然诉求,而尝试教学的理论及实践与我们提炼的“减负增效”的目标、方法不谋而合。所以,他在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向所有与会者提出,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借鉴尝试教学理论中很多方法来指导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展开。

尝试教学法经历了三十年的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尝试教学理论,与卢仲衡先生的数学自学辅导实验、顾泠沅先生的数学教改实验并称为我国数学界乃至教学理论界成功的三大教学实验,有很多闪光的、原创的教育教学思想蕴含其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从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减负增效这三个层面上,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韩涛在讲话的最后这样评价邱学华老师:

现在,人们已经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全民素质提升方面实现了一大跨越: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第二大跨越: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自主性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进行了阐述。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竟然在这三个层面上与纲要的思想有着惊人的一致。新课程实施以来,原有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不论是从国家课程到地方、校本课程,还是从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以及从文化课程到艺术课程,尝试教学理论因为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不断完善的治学态度,尊重与把握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规律,兼又博采众长,具有一种“有胜于古”、“有胜于洋”的教育品质,因而,同其他教改典型一样,越来越显示出一种趋同现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自主性尝试。

成尚荣先生[4]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教育专家,在评点邱学华的尝试教育时,仍然一如既往地用他那富有抒情性的语言说道:

我想起邱学华老师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关键是你敢不敢尝试。”

成尚荣接着说:

尝试教育,说到底,就是尝试人生。教师的尝试,就为学生的人生打下了最有价值的基础。尝试,是人生的成长规律。王国维所说的三重境界,季羡林先生曾经有过独具一格的诠释,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说明,人的成长需要望。在教育的遥远的地方,有我们的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乌托邦,这就需要我们以望的姿态才能实现。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说明人的成长需要一种付出。而尝试本身就是一种付出,一种不断的付出,也是一种不断的提升。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则是一种发现。人的成长,只有在望和付出后,才会有发现。每一次发现,才会有新的抵达。而教育的成长,则更需要有一种望、一种付出,一种发现,这样才能真正的抵达。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育和尝试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出发和一次次的抵达中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现教育,也不断发现人生的。季羡林先生还说,王国维的三境界之外,还有两种因素。第一是天赋,第二是机遇。抓住机遇,就是不断地刷新人生的起跑线。就像这次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纪念,是对邱学华先生的一次刷新,也是对我们所有与会者的一次人生刷新。

成尚荣先生接着说:

尝试教育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流派。教学流派不是可以随便提,不是轻率的。它有着严格的规定性。这是一种学术品质与规范所决定的。一种教学流派它应该是非常崇高的,非常神圣的。但是,教学流派的神圣却绝不意味着教学流派是深不可测的,也并不意味着教学流派的形成和我们所有老师的追求是相疏离的。它神圣,却绝不神秘。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教学流派。教学流派,以及教学风格,是教育家办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是可以产生而且已经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教育流派与教育家。

我们可以联想到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钱学森之问,实际上是民族复兴之问。在这个角度,我们研究教育家的成长,研究尝试教学流派的产生,是我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所持的态度。

教学流派对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规范性、多样性、个性与创新,这就为不同的风格与流派指明了方向,而且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歌德曾经说过:“风格是艺术家所企求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没有风格当然也可以形成教学流派。但是,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只有风格能呈现出一个教学流派的特征与内涵。

成尚荣先生说,在邱学华的身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他的尝试教学与尝试教育理论,更多地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指向广大的基层学校。二是邱学华团结了国内庞大的数学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深入地、持久地从事着尝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现象。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一批教师将会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成为形成教育主流价值的力量。

所以,邱学华的尝试教育,其实应该是探究之旅,应该是发现之旅。也因此,我们可以说,尝试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最为典型的教育流派,同时,也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教育流派,它有着先进的教学主张,个性化的表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其实是对教学本质的定性与定论。我们看到,尝试教学也好,尝试教育也好,它对当下的教学现状是一种彻底的、革命性的、无限趋近教育本质的一种教学革命,完全符合那种让学习过程完全取代教学过程的国际化趋势。尝试教学,让学生的尝试走在教学的前面,让尝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因而,尝试教学也是一种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而这一自主行为,最主要的特征与方法,恰恰就是尝试。尝试教学也因此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定位。因而,尝试教学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

更重要的意义,成尚荣先生在最后的讲话中谈到:尝试教学理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为了学生,为了所有学生,为了所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成尚荣先生点出了尝试教育这一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里的教学之花最本质的一点:尝试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是为了所有学生的,是为了所有学生主动发展的。

这样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堪称伟大!

在这次重大的活动中,还上了三节公开课,从真实的课堂教学体现尝试教育思想。一节是由常州市博爱路小学袁峰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圆周率》,一节由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徐利老师执教的初中数学《黄金分割》,一节由常州市北郊中学刘斌老师执教高中数学《等比数学应用》。

课堂的环节,最充分地体现了尝试教学法是一种与教学前沿结合得最为密切的一种中国式的教学法与中国式的教育理论。

就在这次大会上,人们终于可以清晰地看出邱学华六十年教育之路的轮廓了:

告别八年逃难生活后,正式成为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而后,以高中肄业生成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而后,成为一个大学生,都是在进行着他的尝试人生。而从1980年代开始,邱学华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这以后,他又将尝试教学法扩展到小学语文、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从小学延伸到中学,渗透到幼儿园;从普教发展到特教,最近几年又延伸到职业教育。尝试教学在理论层面上的发展经历了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原则——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育理论——尝试学习理论等阶段。

现在他则要从学习论的角度研究尝试学习。

这就是不断尝试,也在不断进取的邱学华。

而这时候的邱学华,真可以说是耄耋老人了。然而,他看上去仍然那么精神振奋,那么意气风发。

他的身上,还洋溢着教育的青春……



[1] 柳斌,19372月生,江西萍乡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江西省萍乡市教育局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曾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 方运加,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另任《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主编等职务。

[3] 顾明远,192910月生,江苏江阴人。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列宁师范学院毕业。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有《鲁迅的教育和实践》《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教育学》《杂草集》等。

[4] 成尚荣,江苏南通人。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区指导专家。曾任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初教处副处长、江苏省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督导室主任、《江苏教育研究》主编等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