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课堂实录
时间:
地点:常州市兰陵中学多媒体教室
学生:七(1)班
教师:邱学华
师:同学们好!昨天
生:数学。
师:
生:好。
师:
生:
师:
师:有些地方我读的不好的请
生:我的名字叫周欣雨。
师:周欣雨,最
生:我的名字叫樊念念。
师:
生:好。
师:看看哪个组介绍的好,要有力,要响亮,好不好?
生:好。
师:开始。
生(第一组):(一男生)我们的组名是,(齐答)智多星队。(一男生)我们的口号是,(齐答)足智多谋,精益求精。(一男生)我们的组员是,(依次)王驿飞、许欣茹、鲁子涵和王娟。
师:很好,接的很好,介绍得清清楚楚。请坐。接着来!
生(第二组):(一男生)我们的组名是,(齐答)希望之翼。(一男生)我们的口号是,(齐答)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到想不到,试试就知道。(一男生)我们的组长是李芳,我们的组员是薛佳、赵耀,蔡树旺。
师:好。请坐。
生(第三组):(一男生)我们的组名是,(齐答)顶呱呱。(一男生)口号,(齐答)全面发展,博学创新,永远顶呱呱。(一男生)我们的组长是彭招刚,组员赵洲、张婧、李妮。
师:嗯。接着来。
生(第四组):(一男生)我们的组名是,(齐答)创新一族。(一男生)我们的口号是,(齐答)不走寻常路,创新就能赢。(一男生)我们的组长是,(组长)梁巧惠。(一男生)我们的组员是,(组长)樊念念、
生(第五组):(组长)我们的组名是,(齐答)阳光少年。(组长)口号是,(齐答)阳光少年,活力无限。(组长)组长是王彤晖,组员是贺钰华、杜婷婷。
师:好。
生(第六组):(组长)我们的组名是,(齐答)梦的起航。(组长)我们的口号是,(齐答)尝试奋斗,拼搏向上,放飞梦想。(组长)组长,(齐答)周欣雨。(组长)组员,(齐答)李新雨、杨金华、江垚。
师:好。
生(第七组):(一男生)我们的组名是,(齐答)强中强。(一男生)我们的口号是,(齐答)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我联手强中强。(一男生)我们的组长是,(组长)李贝贝。(一男生)我们的组员是,(依次)胡欣、胡金源、倪珂。
师:好。最后一组做得最好,声音洪亮。但是有的小组取的名字也很好,这个小组叫顶呱呱,这个小组叫创新一族,那个小组阳光少年,起的好,都还有点语文色彩。这个小组叫什么啊?
生:智多星。
师:智多星啊,怪怪。(大家笑)
师:别忘了打分。现在是七个小组,我们把七个小组写出来,得几分,组长上来写。(板书1、2、3、4、5、6、7)最后按分数排名,取冠亚季军。看哪一组得冠军,要努力,小组要共同奋斗,互相合作。下面我吗开始上课。
师:昨天我们回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第一个是什么?
生:读一遍。
师:读一遍课文,读的举手。生:举手。
师:放下,都读了,很好。第二个呢?
生:找出文中的词语。找的举手。生:举手。
师:很好。第三个呢?
生:找作者的资料。
师:对,找老舍的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下面开始。这节课的题目叫什么?
生:济南的冬天。
师:作者是谁啊? 生:老舍。
师:这篇课文是老舍的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你们都读了一遍了吧?
生:读了。
师:写得怎么样?
生:很美(很好)。
师:好在哪里?慢慢欣赏。我们都查了老舍的资料,老师也查了,大家一起读一下。(幻灯片出示作者介绍)
生:齐读。
师:这篇资料和书上差不多,把老舍总的情况作了个介绍。你们查的资料有什么补充吗?
生(举手),师:站起来抢着讲,今后不要举手。
生:(重复)师:重复的不讲,有什么补充吗?
生(争相补充),师(根据补充内容给予加分),组长上黑板加分。(对于从网上查得多的鼓掌)
师:作者的情况不再多说了,补充一个1966年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含冤而死的,这么好的一个人非常可惜。老师还查到一个资料,本来说中国没有诺贝尔奖金,事实上在1967年,诺贝尔评委会准备把文学的诺贝尔奖金交给老舍,那么1967年老舍死了没有啊?(生:死了)已经死了。后来了解情况后,因为这个奖金是不发给已经死了的人的,可惜啊,这个人民艺术家就没有得到诺贝尔奖金。中国到现在都还没有诺贝尔奖金,本来老舍是很有希望的。那么老舍是哪儿人呢?
生:满族人。北京人。
师:北京人话很好听。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话为主。你看他写的文章,都是有点京腔,书上有没有?慢慢体会。
师:下面第二项任务。待会儿
学生活动,师:写大一点,写在正面,竖着写。角落上写第几组。动作快一点。也可以两人一块写。(巡视)(生写好后贴黑板上)
师:哪个小组出一个人来给大家讲解给大家上课?第一个来。
生1:“贮”读“zhù”,我们一般会读“chǔ”。
师:应该读什么?
生1:应该读“zhù”。
师:问大家,应该读什么? 全班:chǔ
师:小老师来读。 小老师1:看不清。 小老师2:chǔ
师:大家一起读一遍:chǔ(齐读)
生1:继续读完。 师:加10分。很努力。 组长:上黑板加10分
生2:读完,师:怎样?(全班很好)10分。
生3、生4、生5、生6、生7读完,各加10分。
师:大家昨天准备的很好,把书上都不准的字都找出来了,今天好多同学把多音字都找出来了,非常好。
生:小老师带读。
师:
生: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下面我们每组推荐一人上来朗读,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我们给他加分。上来按小组顺序排队,每人读一小节。
生:排队,朗读
师:你们觉得哪几组读的比较好?
生: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
师:给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打10分,其他5分。(组长上黑板打分)
师:老师还没教,你们读的很好,很有感情,非常响亮。你们昨天读了这篇文章,今天也读了这篇文章,读了有什么感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谁来?
生1(起立),师:鼓掌。生(全体):鼓掌
生1:我觉得作者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很美,让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济南、对济南的冬天非常热爱。(鼓掌)
师:老舍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很美,得10分。还有?赶快说。(组长打分)
你们觉得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描写了什么?
生(低声的):山、水
师:济南的山和水。山是怎么描写的?水是怎么描写的?你看看他用的词。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显示)
师(结合图片):这是济南的老照片,这边是山,这边也是山,你看那边有一个口儿。(指另外两张)这是哪儿啊?北京。这个呢?伦敦。三张照片就是作者开头写的,做一个对比。
师(展示图片,配乐播放课文部分语句朗读1):“小山······小摇篮里”这是讲什么?
生:小山。
师:对。“圈儿”、“口儿”,北京人说话都带个“儿”。这圈山很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你看两边都是山,像个摇篮。
师(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2):“看吧······看护妇”。这个是树,树上是白花。白花是什么?
生:雪。
师:护士看到过没有?护士戴了个帽子,那个树就像日本的看护妇。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种装束,所以用日本人的看护妇。
师(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你看看,这句话如果你不看画的话你是想象不出来的。你看这是蓝天,这是山,山上这是什么?(生:雪)就是好像镶了一道白边,像不像?(生:像)
师(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4):“山坡上······花衣”。你看看。“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山上还有草,雪还没盖住,所以它的颜色就不一样了,“一道儿白”的地方就是雪,“一道儿暗黄”的地方就是草,这样就像人穿的衣服一样,穿了一件什么?(生:带水纹的花衣)老舍观察的多仔细啊,他把山看成穿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所以这个要有想像力。老舍描写的那么丰富,观察的那么仔细。这个“带水纹的花衣”,你们说,是不是在写作上叫比喻啊?(生:嗯)
师(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5):“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粉色”。你们体会一下,老舍完全把山的特点通过颜色全写出来了。“微黄的阳光”“害了羞”“露出点粉色”,你们想想看,如果这个雪很厚的话,能不能看到粉色?(生:不能)对的,说明济南的冬天雪下得是不厚的。
师:什么原因才有粉色?生:太阳。
师:(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是什么?
生:雪。
师:你们说老舍哪个词用的好?
生:卧。
师:一般讲房子都是用树,老舍用了卧,“卧着点雪”,也是用的卧。像个什么?像不像水墨画?
生:像。
师:你们是书法班,看到很多的国画,这真得有点像水墨画。然后后面老舍写了句什么话?
生:(读)
师:因为唐代开始水墨画就很盛行了。而且唐代出了很多大画家。所以老舍说是唐代的,是个高手画的水墨画。(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7)让学生读“水藻真绿……全拿出来了。”这个就是山下的什么?
生:水藻。
师:这个水藻呢,还绿的,在水里面它没有枯,好像把一年的绿色都拿出来了。(展示图片,配乐播放朗读8)“由澄清的……空灵的蓝水晶。”你们再看看这幅图,再想想老舍,看看“蓝汪汪的那块空灵的蓝水晶”,像不像?
生:像。
师:体会体会。那么会读了吗?
生:会。
师:咱们一起读,把老舍写济南冬天的感情读出来,他那些比喻也要读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我说第一段你就开始读,每位说第二段你就跳过去。从第一段开始读。
生(齐读):“对于······像我······” 师:第二段
生(齐读):“设若······唤醒······” 师:第三段
生(齐读):“最妙的······白花···” 师:停
师:你们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啊?有的说会读了,但是读的不够好。这篇课文应该怎么读啊?你们说请谁来读是最好的?
生:周欣雨
师:不是,已经读过了。你们说应该请谁来读?
生:
师:还要比
生:
师:咱们请老舍来读好不好?
生:好
师:会不会有老舍来读啊?
生:不会
师:会的。老舍来读他自己写的文章,自己来读,要不要看?
生:要
师:要看就给你们看,老舍他自己来读的文章。开始。真的,老舍来了。
师(播放录音):看书。像不像老舍啊?是不是老舍来了啊?
生:边听边看书
师:“他们···”大家跟着低低地读
生:跟读到“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巡视)
师:刚才请老舍来读,是不是老舍啊?
生:是
师: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老舍什么时候读的啊?
生:笑
师:是不是老舍读的啊?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啊?来说说看呢。
生1:因为······
师:到底是不是?说是的举手。(生举手)。不是的举手。(生举手)为什么不是啊?因为他死了是吧?
生:是的
师:哪一年死的啊?
生:1966年
师:死了多长时间啦?快四十五年了。还能在这儿给我们读吗?
生:不能
师:不可能在66年以前给我们读还留在这儿的,是吧?也有可能他没死之前把课文读在那儿留给我们。这是谁呢?是相当有名的一个演员,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级演员。不知道你们看过一个电视没有?《编辑室的故事》。演了一个老编辑,老刘,他的发音非常清楚,把北京话的发音读的是非常漂亮。所以你们要听呢不要听
师:接下来要考考你们了,
生:(小老师念,同学默写。)响晴、温晴、安适、安静、着落、响亮、清亮、温暖、暖和、肌肤、宽敞、狭窄、澄清、贮蓄、水藻、秀气、空灵、唤醒、害羞、境界
师:100分,交互批。20个词,每个5分。正确答案就是开始我给你们整理的答案。批好后给对方打分。
生:批改,打分
师:打好了吗?打好后把检测的纸还给对方。好了,100分的站起来,我看一看。(生站起)15个,一半以上都是100分了。坐下。90分以上的站起来。(生站起)都是90分以上的,好,请坐。这个词看上去简单,但是要经常练,不经常练你就要忘了。100分的很好,因为已经写过了,有同学就记住了。有的同学可能忘了。马上算一下总平均分。四个人加起来除以四。马上算好告诉我。
生:算平均分
师:快点。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生,97.5,师打分)
生(纠正):老师我们是第一组 师:重写打分
师:第四组 生:97.5 师:打分
师:第二组 生:98.5 师:打分
师:第五组 生:98.3 师:打分
师:还有,第三组 生:95 师:打分
师:还有,第六组 生:98.7 师:打分
师:还有,第七组 生:98.5 师:打分
师:好,你们看看,今天是哪个组分数最高啊?
(师生合作,得出第一名是第四组,第七组也是第一名)
师:你们觉得这堂课好不好啊?
生:好
师:很开心的。老舍这篇文章很好。但是呢,你们回去假老舍那样的要读个几遍,然后明天这课还要仔细一段一段来分析,回去再像视频上老刘那个读法读几遍,好不好?
生:好
师:然后在分析一下,那个字用得好?那个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我再布置一个作业给你们,你们也写个短文。我看老舍写的这篇文章还不到800字,高考作文写800个字,你们也写800字,500字也可以了,写常州的冬天。但是不要明天交,礼拜天写,到礼拜一交。好,下课。
生(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