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九十年往事 感悟人生
10.九十年往事 感悟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90年只是一瞬间,但对一个人来说已是一生。能活到九十已经很难,活到九十还能健康地工作和写作更是难上加难,我太幸运了。
九十年往事,历历在目,从我走过的成长之路感悟人生成长的真谛。我归纳成七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1).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方方面面朋友的支持
我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方方面面朋友的支持。这绝不是“大话”“套话”,这是发自肺腑的内心话。我16岁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现在看来那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是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一名中心小学校长;我在大学读书,非但不要一分钱,还每月领工资津贴,是人民养育了我;“文革”中全家在农村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周围朴实善良的农民帮助了我们;改革开放后,我随江苏省普通考察团参访日本,成了第一批出国考察的老师;在尝试教学实验遇到挫折,是党和人民支持了我,任命为师范校长,评为特级教师……这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的。
人民养育了我,我是人民的儿子,为人民努力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做人要有良心,古人都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就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国家在发展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去埋怨、责备,而是应该想到我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许多人不解地问我,一个人怎么能做这么多工作,实在是奇迹。我回答说,我一是为了感恩,二是为了担当。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在尝试教学实验研究的发展中,不知有多多少少的朋友,关心和帮助了我。有百万教师参与实验研究,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参与理论建设,有教育部、教育厅、市教育局的领导全力支持积极推广,有许多媒体朋友积极扶植大力宣传,有许多学校校长换了几任还坚持实验。没有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努力工作,尝试教学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一直说,尝试教学理论不是我个人的创造,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4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凝聚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绝非个人力量能够办得到的。
(2).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稳定的政治局面
我的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40多年期间。改革开放的路线迎来了知识分子的春天,可以甩开膀子大干。过去想干,欲罢不能,特别是家庭出身不好的帽子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怕说错话,怕犯错误,怕政治运动挨整。现在真是幸福,想学习有进修机会,想改革有领导支持,想说什么可以大胆地说,想干什么可以大胆地干。现在的青年人是很难体会到现在的幸福。
过去由于受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政策、口号经常变,大纲教材不稳定,教学实验很难进行,大都半途夭折,大家都有切肤之痛。教学实验周期长,没有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是无法坚持下去的。特别是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教育实验工作者搞实验研究都是胆颤心惊,担心哪一天会受到批判,被一棍子打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有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飞速增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大纲教材相对稳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教学改革,鼓励大家放手搞实验研究,这样才使得尝试教学研究坚持了40多年,才能使人的成长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学法不断产生,各种试验教材相继出现,丰富的教育实践又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我国教育科学发展最兴旺发达的一段时期。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家需要稳定,教学改革的深人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也需要稳定。
(3).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远大理想
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喜欢孩子。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两亿多,我的工作能为两亿多学生服务,该有多重大的意义!这是我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干一行要爱一行,热爱自己的事业,甘心为此献身,才能有所成就。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有成功。我几十年执着追求,艰苦奋进,如果不用热爱来解释是无法理解的。
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我坚信中国的一句老话:
有志者事竟成。
我相信一个人只要有志气,有远大的理想,是能够干出一番事业的。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在自己前面树立新的目标,时时自勉,不断奋进。
刚登上小学讲台,我就立下志愿,要当一名好教师。
为了研究小学教育,我立下志愿,一定要考取师范大学教育系。
大学毕业留下当助教,我立下志愿,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面做出成绩,争取做小学数学教育专家。
“文革”后,大胆进行尝试教学实验研究,我立下志愿在教育理论上走一条创新之路,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要有梦想,有志气,有雄心,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奋进的动力。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努力,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达到希望。
(4).执着追求的精神,勤奋刻苦地工作
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立下了志愿,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跨出了第一步,要达到目的,实现志愿必须有执着追求的精神,勤奋刻苦地工作。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谈是永远得不到成功的。
为了调查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范围以及数据,我进行了三次全国性调查,每次都印发一两千份表格,没有助手,从发信、收信到统计数据,都要自己亲自干,每次都要用几个月的时间。
从1978年到现在,我编著和主编的著作达300多本,平均每年八九本,总字数达3000多万。同时,在这期间我跑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教师做了1000多场次报告。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问我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我回答说,我是用别人休息和打扑克的时间在工作。
由于我能做报告、会写文章,又能上公开课,一些朋友开玩笑地叫我“江南才子”其实我心里明白,我并没有太高的天赋,只是能吃苦而已。搞研究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应该钻得进去,坐得下来。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还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从来不觉得头痛或头昏。两次到西藏拉萨,都感觉不到高原反应。当年从昆明到思茅(现叫普洱),要坐整整两天汽车,我都没有不适应的感觉。现在我已到古稀之年,精力还感到充沛,快90岁了,还能坚持写作,不过每天只能做二、三小时。我有这样的身体条件,应归功于青年时代的锻炼。在大学期间,我每天坚持长跑锻炼,还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常州师范学校当校长时,每天近两个小时骑自行车上下班,也是很好的锻炼。其实在全国走南闯北,东奔西跑,也是一种锻炼。
(5).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40多年来,尝试教学法从一个实验班发展到几十万个班级,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普教发展到幼教、职教。没有靠国家的红头文件,国家也没有拨专门的研究经费。许多人感到奇怪,认为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奇迹,也有人称之为“邱学华现场”。
其实并不奇怪,我靠的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研究道路。我坚持教育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受益;我坚信,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而去研究,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才有生命力,才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我的许多新思想、新方法,都是在教育实践中萌发出来的。古人说得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大学教师,我义无反顾地到附小搞教学实验,为了方便,我干脆和附小教师住在一起。“文革”中,在农村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我还偷偷到附近小学搞实验,别人都以为我疯了。在担任师范学校校长时,工作千头万绪,我还是坚持到小学搞实验。为了把尝试教学思想引进幼儿园,我深入幼儿园达8年之久。
走出办公室,投身到教学实践,虽然道路艰难困苦,但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无穷无尽的乐趣。在教学实验中,应该平等对待教师,不要以指导者自居。不能单做指挥员,同时也要做战斗员,自己要亲自上研究课,取得第一手实验资料。
我能亲自给中小学生上公开课,成了我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到各地讲学,都是先讲理论,再借班上课,大受教师欢迎,他们觉得亲切可信。这样,走一地,传一片。40多年来,我跑遍了全国各地,这对推广尝试教学法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深入教学第一线,你会有机会交很多朋友,有第一线的教师、学校管理者、教研室教研员以及教育局领导,他们会给你支持,也会给你出好的主意。这些好朋友都是构建尝试教学理论的无名英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组织大家一起来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力量:一是第一线教师;二是教研部门的教研员;三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从1985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协作区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已经坚持开了21次。这种研讨会把培训教师、互相交流、发表论文结合起来,受到大家欢迎。每次都有一两千人自愿参加,充分显示了广大教师的教改热情,正如原《河南教育》主编冯振山指出的:
“伴随着尝试教学法深入发展而出现的一次又一次群众性教学法研究热潮,
便已构成了现代中国小学教坛上的一大奇观!”
(6).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
在教育研究中要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不唯书,不唯上。
中国教育理论界一向崇洋,看不起自己的东西。翻开教学论著作,全是外国的教育理论。纵观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先是学日本,后来学美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全盘苏化”学苏联,现在又全面“开放”,外国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潮涌进中国。我读过许多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教育文明史深感自豪,也为近代教育照搬照抄外国而羞愧。直到现在,有些人只相信外国人,开口布鲁纳,闭口赞可夫,总看不起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东西。我国是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还有两千多年的教育优良传统和经验,难道就不能在教育理论研究上走一条创新之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我是憋着这股气而发奋工作的。
在中国,有80%以上的学校在农村和山区,目前农村和山区经济尚不发达,教学设备并不好,教师教学水平而不高。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广大教师急需的不是羞涩难懂的外国教育理论,他们需要教育观点鲜明,操作程序具体,表述语言清楚的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正符合这些要求,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外国教育理论研究得再有水平,终究是外国人的东西。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
尝试教学理论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又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受到国外教育界的关注。我的导师华东师大刘佛年教授曾指出,中国的教育理论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才能走向世界”,这是十分正确的。借鉴外国的教育理论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走尝试创新的道路。创新教育呼唤教育的创新。我们的工作,应该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联系起来,具有中国特色,才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孩子服务。
(7).不怕逆境困难,受得住非议,经得起磨炼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也会身处逆境。
面对困难,不要惧怕,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只要奋发图强,努力工作,没有过不去的坎,真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身处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因此而精神崩溃,我下放农村整整9年,我们笑对逆境,自得其乐。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对党和国家都没有失去信心。
有的人不怕困难,就怕遭人非议,有时冷嘲热讽,流言蜚语甚至会把一个人淹没。
“文人相轻”是中国少数知识分子的劣根性,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就妒忌,看到别人出成绩就眼红,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冷嘲热讽。这些人对领导拍马奉承的功夫特别好,往往会受到青睐。在一些单位里,平平庸庸混日子没人管。谁要想有什么创意,或想做一番事业就会引来风言风语。所以在中国教育界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比较普遍,我想原因就在这里。钱学森之问,在中国为什么很难出尖端人才,我想这也是原因之一。
我对此深有体会,我的成长道路上经受的非议和磨难太多了。“文革”中,我钻研业务,刻苦学习,却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遭围攻,受批判;粉碎“四人帮”后,在揭批“四人帮”爪牙的时候,我又受到了围攻,逼我交待两个问题:一是“三算结合教学实验”是从上海搞起来的,而上海是“四人帮”盘踞的地方,邱学华搞三算结合实验同“四人帮”有什么联系?二是邱学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有没有“四人帮”爪牙写来的信?简直是莫名其妙,使人哭笑不得。在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初期,一位权威人士的一句话,使实验纷纷下马,有些人就说:邱学华犯错误了。为了集中全力搞实验,我主动辞去师范校长职务,又有人传出:邱学华在师范混不下去了,邱学华犯错误了……这种事例太多了。
这些非议的确使人难过,辛辛苦苦努力工作还要受冤枉气,有时委屈得也会流泪。我经常用马克思《资本论》里引用但丁的一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来激励自己。在我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一首诗,我用它时刻激励自己。
长短任人说,是非有公论;
扪心无自愧,坦荡何所惧。
我已近90岁了,看上去只有六七十岁左右,很多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回答说:“受了挫折,有了气,不要往心里去,什么事情要想得开,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要懂得保持心里平衡。”遭受非议并不是一件坏事,真所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