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尝试创新之路

当前位置 : 首页 > 讲座专题

我的尝试创新之路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23 * 浏览 : 381
邱学华
    从我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教师算起,到现在已从教六十年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在我从教六十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进行了尝试教学研究,前后整整搞了五十年,可以这样说,我一生大都行进在尝试的路上,同尝试有着不解之缘。因尝试而思考,因尝试而智慧,因尝试而创新,因尝试而走向成功。
一、我的追求与探索
1、“先练后讲”新教法的思考与实践
五年的农村小学教师生涯,使我热爱教育事业,也使我有了许多困惑:为什么教师教得辛苦而得不到效果?为什么同一个教师教同一个班级,而学生成绩有差异?能不能找到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理想方法……。当时我只是一个高中才读半年的辍学生,没法解决这些困惑问题。我决定报考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956年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我向往以久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打下了理论基础
我是带着问题进入大学的,好像一头铁牛闯入了牧场,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每天早早起来读外语,中午从不午睡,总是一吃完午饭就到教室去啃书,晚上则泡在图书馆。星期天常常从早到晚躲进图书馆一个人静悄悄地看书。几年时间,我读遍了图书馆里大部分小学教育方面的藏书,读了许多世界教育名著。
从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发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虽各有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相信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个思想就成为我今后从事尝试教学研究的主导思想。
1960年我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按照我的特长,教小学算术教学法。从农村小学教师成为一所重点师范大学的教师,我对祖国和人民培养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立志要为建设中国的教育理论发奋工作。
毅然深入到华东师大附小搞教学实验
当时,在我面前有两条研究的道路:一条是关起门专心搞研究,广泛搜集资料,汇集各方面的观点,再作理论上的分析,就能写出论文和专著,这种办法既省力又容易出成果;一条是深入中小学搞教育实验和调查研究,再从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升到理论,而教育实验周期长,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往往既费时费力又难出成果。但我觉得第一条路大都是重复别人讲过的话,理论分析得再好也是别人的东西;第二条路虽然艰苦,但搞的是自己的东西,能够产生新方法、新思想和新理论,从古至今的伟大的教育家,从孔子到陶行知,哪一个不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产生他们各自的教学理论呢?更何况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也特别提倡知识分子到基础去经风雨见世面。我毅然决定走出大学校园,深入教学第一线搞教育实验。
我主动向教育系领导请求到师大附小搞教育实验研究,为了工作方便还兼任副教导主任。决心已下,我把铺盖搬到附小教师宿舍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工作。我就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在附小搞实验。由于大学上课不多,每周4课时,我大部分时间在附小,所以,很多人弄不清我是大学教师还是附小教师。
那时,师大附小刚分配来一批从上海第一师范毕业的青年人如叶季明、胡本炎、毛蓉春等(后来都成为上海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他们虚心好学,聪明能干。我和他们年龄相差不多,他们把我当成朋友,关系十分融洽。我带领他们一起搞小学数学教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我们数学教研组作为上海市先进单位参加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我当小学教师时遇到的困惑问题:“教师教得辛苦,为什么得不到效果?”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根子出在“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是一个被动接受者。由此,我产生一个大胆的设想,改革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上开刀,能否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反其道而行之。
“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其实这就是尝试教学法的雏形。我和附小教师一同搞试验,但那时政治运动不断,无法搞系统的教学实验,后因“文革”而中断。
在溧阳农村中学数学亲自实践“先练后讲”新教法
文革中,家庭情况有了变化,原来我妻子在常州当小学教师,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她被迫带着我的老母亲和两个幼小的孩子下放农村去“闹革命”了。为了照顾家庭,我毅然离开上海华东师大,主动要求调到江苏溧阳县农村当中当中学教师。到溧阳后,我被分配在一所农村中学。校长问我:你从大学来的,教什么学科呢?我说就教数学吧。其实我心里明白,教中学数学我是不够资格的,我只有高中一年级的基础,而且多年不用,大部分都忘了。
我一边自学,一边教。先自学例题,看懂了再认真做练习题。做题时遇到困难,我又不好意思问别的教师,逼着自己思考,查阅参考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了这样的亲身体会,我就知道学生学的时候难在哪里,怎样去突破难点。学生反映邱老师上课听得懂,学得会,都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后来,我干脆把这种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学例题,自己做尝试题,遇到困难再听我讲解。这已经是尝试教学模式的雏形。由于我亲自进行三年的教学实践,有亲身的体会,这为我80年代启动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作好了准备。
2、尝试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祖国迎来了教育事业的春天,许多单位都要调我去工作,有中央教科所、江苏省教研室、江苏省教材编写组、南京师范大学以及我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
我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校长派人到溧阳,要我回师大。当时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时隔9年了,刘校长还记得我。我婉言回绝了其他单位,决定回母校工作。但调动工作进行了近一年,最后因不能解决进上海的户口指标而告终,令人遗憾。后来常州教育局派人来联系,我决定到常州,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工作。
我被分配到常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后划归常州师范学校),负责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办起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培训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先练后讲”的新教法重新在我头脑中浮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鼓舞着我,时机已经成熟,我决定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创立这种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实验取得成功,首战告捷
“教师还没有教,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讲。这个步子太大了。大部分教师都不能接受,不敢实验。我找到我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的学员劳动中路小学徐庭春老师,他一口答应,就在他教的四年级数学班上开始试验。我制订了教学实验方案,大家共同上课,他上课我听,我上课他听。一年后,实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在一次“三步应用题”测试中,学生自学课本后做尝试题的正确率,实验班达88.2%,而普通班只有54%。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96.5分,而普通班只有80.6分。在其他学校,实验班也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实验取得了成功,实验证明:“先练后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原来大胆的设想,已经成为现实。
尝试教学法的名称是怎样诞生的
当时有一个问题我琢磨很久,为这一新教法起什么名称,曾想用“五步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引导发现教学法”、“先练后讲法”等,都不理想。早晨骑自行车上班,是我思考的好机会,早晨空气新鲜,头脑清醒,心情舒畅,许多好主意都是在这时想出来的。一天早晨,在骑车上班路上,我忽然想到,取名为尝试教学法。“尝试”两字在中国通俗易懂,而且能揭示这一新教法的本质特征,能够区别于其他教学法。学生先练是带有尝试性质的,教师先不讲,先让学生试一试,可能做对,也可能做错。我觉得用“尝试”比较贴切,比用“发现”“探究”更切合学生实际。
我用了三个多月时间,经过反复修改写成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想》,在《福建教育》(1982 11)杂志上发表。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新观点震动了大家。各地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教师纷纷开展试验。各地试验都取得成功,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观点是正确的,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热。
尝试教学法试验受到打击                         
正当我沉浸在实验初获成功的喜悦中,意想不到的打击已经来了。1983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数学教育界权威人士在大会上公开指责说:“不要提这个法,那个法,小学生还能自学?”大家心里明白他指的是尝试尝试教学法。在教育杂志社编辑的座谈会上,他更露骨地指着《福建教育》杂志社编辑陈笑晴说:“你们《福建教育》不要乱发表文章,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这顶大帽子真够厉害的。
这位权威人士的话被当成“西安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国各地,一时间尝试教学法受批判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地实验纷纷下马,有些教育杂志也不敢发表报道尝试教学实验的文章了。在江苏情况更糟,一位参加西安会议的江苏代表,在江苏各地传达西安会议精神,宣称“小学生不能搞自学,尝试教学法是错误的”。于是,江苏大部分学校的实验都下马了。在常州,原来反对尝试教学法实验的人找到了“理论依据”,讥笑说,“邱学华想创造新教法,异想天开”,“邱学华犯错误了……”。当时,我只是师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面对内外夹攻这么大的压力,我没有胆怯,“文革”中的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还怕这些?可是实验将会夭折,“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将会落空,我焦急万分。当时,“文革”刚结束,极“左”思潮还存在,人们思想中还是一切要“唯上”,那位权威人士的“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这顶大帽子谁都受不了。
这事如果发生在过去,尝试教学法就可能被一棍子打死。但是现在不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教育局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他们排除干扰,支持我的实验研究。1983年4月,我被任命为常州师范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年底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又被选为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事实证明,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尝试教学实验,邱学华没有犯错误。
尝试教学法研究顶住压力继续发展
《福建教育》杂志顶住压力,继续报道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连续发表我写的《再谈尝试教学法》、《三谈尝试教学法》等。广大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理会这位权威人士的指责,他们相信实验的效果,尝试教学法以其观点鲜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而赢得大家的信服,实验范围不断扩大。
1985年4月,由24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常州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400多位代表参加。这是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的尝试教学研究活动,受到教育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十几家教育报刊社都派记者到会采访报道。《中国教育报》以最快速度在头版刊登了张玉文记者采访的新闻稿,标题是“常州等地开展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的机关报,张玉文记者这篇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再加上教育理论界人士的参与和支持,华东师大名誉校长刘佛年教授、李伯棠教授、华中师大姜乐仁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陈梓北教授、上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顾汝佐先生等纷纷亲自撰文从理论上阐明,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尝试教学法终于顶住了权威人士的压力,走出困境,继续向前发展。
《尝试教学法》专著写成并获殊荣
按理说尝试教学研究已大功告成了,但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方法,理论上必须进一步提高,光靠写几篇文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此,我决定写一本专著:《尝试教学法》。
当时工作十分繁忙,既要当校长,又要搞研究,还要到全国各地演讲推广尝试教学法。我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写作。白天利用点滴时间思考问题打腹稿,晚上抓紧写作。对我来说已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就这样前后将近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这本著作,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回答了“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命题,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语文、常识以及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提出具体的操作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教授和日本国立横滨大学片桐重男教授为该书题词。此书出版后大受教师欢迎,推动了尝试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几年里再版重印数次,总印数达8万多册,这在教育理论著作中是很少见的。1989年举行全国首届教育理论著作评选,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参加评选的都是一些著名教育理论家撰写的著作,结果仅评选出49本书获奖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出乎意料的是,《尝试教学法》一书竟获此殊荣。
3、尝试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辞去师范校长职务,集中精力搞研究
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发展迅猛,许多县、市都在大面积推广,需要我亲临各地去指导,同时尝试教学法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提高。而师范校长行政事务繁忙,我家住在常州城区最西边,而学校在最东边,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往返要花将近两个小时。时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或当校长,或辞去校长搞研究。我思量再三,又作出一个大胆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校长职务,集中精力深入搞尝试教学研究。许多朋友都劝我不要轻易辞去师范校长职务,“有官不当,有权不要,是傻子。”“尝试教学法已经大功告成,见好就收吧”。我认为个人当不当官是小事,2亿多中小学生需要新教法是大事。主意已定,我坚决向上级提出辞职请求。开始教育局党委不同意,好说歹说磨了多少次,总算松口,可是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又不同意,说邱学华是师范学校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不能调出师范教育系统。我又去做工作,直到1988年8月才正式调离常州师范,到常州市教科所当一名普通研究人员。
在教科所做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使我换来了最宝贵的时间。在师范当校长,我搞研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吃了苦还要被旁人说“不务正业”。调教科所后,搞研究是我的正业,我可以正大光明全身心地投入,心情感到特别轻松愉快。教育局和教科所领导非常关心照顾我,一般不布置其他任务给我,让我集中精力搞尝试教学研究。
从1988年到教科所,直到1996年退休,这段时间是尝试教学研究大发展时期。我从多方面抓紧工作,形成攻关态势:静下心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著作和中华教育思想,不断充电;到全国各地宣讲尝试教学法,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把尝试教学法推广应用到中学、幼儿园、聋哑学校;成立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在全国各地建立实验基地,把研究和推广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力量凝聚起来;申报和实施“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等。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真是比在师范当校长还忙,不过都是自己主动要去做的工作,没有任何人逼我去做,再苦再累心里也是欢畅的。
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有了新的思考:“为什么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都呈现积极的反应,是否反映了一种教育规律在起作用?”尝试教学法是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实验,尔后发展到语文、常识等学科;又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又从普教发展到幼教、特教、职教。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是一种教育规律。因此,我萌发出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的设想,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这项研究得到国家教委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这个课题列入“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项雄心勃勃地研究计划开始了。
构建教学理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过关。我以实验基地学校为依托,组织106个子课题相配合。我的研究重点也逐步转向理论层面。
尝试教学理论通过国家专家鉴定,标志尝试教学理论的确立
经过五年的研究,我终于写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主题报告,106个子课题也相继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成近60万字的论文集《尝试·成功·发展》,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年10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同时举行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家鉴定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派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组进行鉴定。
专家组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发言,又听了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上的7节观摩课,然后再审读课题的研究主报告。他们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专家组鉴定意见中有两条主要结论是:
1、尝试教学理论,主要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出的现代教学理论。
2、尝试教学理论,从实践到理论已经历了15年的实践检验。尝试教学法普适性强,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尝试教学法已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这项研究成果在1999年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教育部颁发证书和奖牌。
4、退而不休,尝试教学研究继续深入发展
按政策我可以延长到65岁退休,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1996年我按时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我在尝试教学研究上开始新的征途。
“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虽已结题,但并不表示研究的结束,而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建设,必须有厚实的理论基础。退休了,我更加知道时间的宝贵,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加快尝试教学研究的步伐。
不断提出新观点,使尝试教学研究与时俱进
1998年10月,我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的全国第九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作了“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主题报告,提出把推广尝试教学法同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2000年10月,在山东省济南省举行的全国第十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我作了“在尝试中创新”的主题报告,把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结合来。完整地提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要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尝试中成功”、“尝试中创新”,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
2002年10月在广州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我作了“尝试教学与新课改”的主题报告,把尝试教学理论同实施新课改结合起来。
200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十四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我作了“尝试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提出大尝试的构想,尝试思想不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可以运用到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课外活动、家庭教育中,构建尝试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尝试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时俱进,充分显示尝试教学的强大生命力。
编写《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奠定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石
从1998年开始着手编写《尝试教学理论丛书》,一套8本,有理论建设的、有中、小学各科具体应用的、有幼教、职教具体应用的。这套丛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它将不断充实和完善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并作为奠定尝试教学理论的基石,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日以继夜地工作,从编写、打印、校对、发行样样都干。几乎是每年出一本,直到2009年才全部完成。这8本书,总字数达200多万字,花费了十年时间,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是难以完成的。
尝试教学研究从酝酿思考开始算起,整整搞了50年,可以说用了我一生的时间。今年我已有76岁,回首往事,心潮澎湃,看今朝信心百倍,应用尝试教学法的范围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并逐步扩大到国外。全国已有2300多所实验基地学校,70多万教师参与,受教学生达3000万。这样大规模的教育实验研究,在当今世界上是不多见的。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把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深入研究下去。
二、我的教育理念与特征
我对尝试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用了20年时间酝酿思考,亲自摸索性实践,再用30年时间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并进行理论概括,直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形成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
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
根据这个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尝试教学理论体系。这一教学理论的架构为:
1、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
2、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
3、以中华教育思想的精华为理论支撑;
4、以“先练后讲,练在当堂”为操作模式;
5、以全国范围3000万学生为实验基础;
6、以长达30年的实验为实践检验。
1、先从“尝试”谈起
解读尝试教学理论,应该先从尝试谈起。
“尝试”两字似乎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它却蕴含着博大精深、不可估量的内涵和价值。它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透发出无穷无尽的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把尝试的含义诠译得非常清楚: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匹小马要过河,老牛对它说水很浅,能淌过去。松鼠对它说水很深,会淹死的。弄得小马没了主意,回去问妈妈。妈妈对它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明白了。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果然去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篇课文,通过童话揭示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规律:认识来自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它也说明,“试一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因此这篇课文把尝试的含义诠译得具体形象,淋漓尽致。
对于尝试,邓小平高度概括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摸着石头过河”,意思是,要知道河的深浅,不要站在岸上看,要亲自去尝试,摸着石头过河。他带领全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两句话是简单朴素的真理,为世人所公认,充分说明了尝试的重要意义。
2、尝试教学的实质
尝试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把尝试思想引进教学活动中来?为什么不用“尝试”的办法教学生呢?正由于这个想才引发我50年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
怎样用“尝试”的办法上课呢,不就是“先让学生试一试”吗。本课要教的内容,先让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学生才知道哪里已经会了,哪里还不懂,然后再听教师讲解。这不就是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吗。因此,尝试教学的实质可表述为:
尝试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只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3、尝试教学的特征
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
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先让学生尝试,然后教师指导;先让学生练习,然后教师讲解。其实这二句话一个意思:先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指导讲解。这二句话同“先学后教”的意思也是相同的。
传统教学的特征一般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尝试教学同传统教学截然相反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会引起教学过程中的深刻变化。
(1)学生的地位变了,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体地;
(2)教师的角色变了,从主宰者转化为引导者;
(3)课本的作用变了,从习题集转化为自学本;
(4)学生之间的关系变了,从各听各的转化为合作交流。
从以上的分析中清楚地看出,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虽然只是讲和练的位置前后调换一下,但是确能引起课堂教学一系列的根本变化,而这些变化,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做,是“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模式本身所决定的。
上面所讲的这些变化,如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化,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都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育理念。这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必须抓根本,抓住教学模式这个根本,从“先讲后练”改变到“先练后讲”。一步走对,全盘皆活。
4、学生掌握尝试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
运用尝试教学法上课,重要的在于学生掌握尝试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无数事实证明,潜移默化的作用十分强大,教师天天给学生上课,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旧教学法,教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什么都跟着教师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随大流”等思想方法和习惯。这样的人是没有多大出息的。
如果采用“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样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一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长大以后对于不懂的事理,不会做的工作,都能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自己去解决。这种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是极其可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大批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闯将。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们探索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目光要放远一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兴旺。
为了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人必须终身学习,未来化的社会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现代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具有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更重要。
有人做过调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大体上仅是他在各级学校中所学知识的20%—30%。这就是走向工作岗位以后,70%—80%的知识需要自己学习。
“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尝试的精神,自学的方法,自己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尝试学习方式同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是一致的。在学校里采用尝试教学,已经在模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学方式,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会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尝试学习,学会尝试才能学会学习,没有尝试的学习,永远不能学会学习。
5、消除实施尝试教学法的顾虑
尝试教学的必要性,一般大家都能接受,可是对尝试教学的可能性,许多人抱有怀疑的态度,产生许多顾虑:
(1)教师还没有教,学生能做尝试题吗?
作为教师必须懂得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学生是人,而人是有意识的和会思维的。人的大脑是进行思维的物质基础,也是人能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物质基础,人才能够做到模仿记忆、触类旁通,自主学习。
人的大脑中有内存。人的头脑不是空白的,借用电脑的术语来说,已经有了内存。它已经储存了许多旧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
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大脑中的内存和已获得的学习能力,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获得新知识。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尝试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
尝试教学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教学活动仅是解决教科书中的一个内容,何况还有教师的指导,课本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互补,一般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尝试题。
(2)这种“先练后讲”教学模式,会不会浪费教学时间?
有些教师担心,教师还没有讲解,学生就做尝试题,容易错,做错了还要订正,何必兜圈子,浪费时间呢?
刚开始应用尝试教学法,有些班级由于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对新的教学方法还没有适应,可能要多化一点时间。这是应用一种新教法难免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一旦学生有了自学能力,适应了新教法,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时间更节约。
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分析。比如,寻找一个陌生的地点,有三种走法:
第一种:不动脑筋随便跟着别人走,当时虽然一切顺利,又省力,可是离开别人帮助,自己再去走,又不认识了。
第二种:自己摸索找路,找人问路,当时虽然费时较多,也可能走弯路,但走了一遍不会忘记。
第三种:先学会看城市地图,然后按地图的位置和路线找到目的地。当然,起初要费时一点,但学会了按图找路的方法以后,不管什么地方都能迅速找到。而且在同一个地点,可以找到几条不同的路线。
尝试教学法好比第三种走法。它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有了这种能力,不要看现在慢一点,以后就可以超过别人,而且终身受益。一位教育家说得好:知识是可能被遗忘的,但能力却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你的终身。
6、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尝试教学理论吸取了不断发展的中华教育思想的营养,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在中国这块沃土上产生和发展尝试教学理论,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
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尝试思想自古有之。
远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的《周易》(也称易经),以原始的方式记录中华上古文明,在其第四卦“蒙”卦中,石破天惊地指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为师长不应强迫孩子学习,而应该等待孩子来求教。这表明中华远古教育文明从一开始就从原始的生命直觉上提出“童蒙求我”,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非常了不得的发现。换成现代的语言,即为:“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试一试,使学生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童蒙求我”的需求。由此可说,尝试教学思想源自易经中的“童蒙求我”。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思想已经闪耀着尝试教学思想的光辉。孟子更明确说出,“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国最早的教学论著作《学记》中的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这里已经显露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特征了。宋代的朱熹主张,学生的最佳学习过程是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反对别人把学习内容领会了再向学生灌输。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胡适、叶圣陶等都主张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叶圣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惟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并说:“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
中国从古到今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都闪耀出尝试教学思想。所以说,尝试教学理论并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吸取了中华教育思想的精华,并在大面积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提炼,不断完善和不断升华,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我的课堂实践和教学风格
我出身于农村小学教师,当过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后来又当了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小学教学第一线。
在华东师大教书时,我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到附小搞实验。在常州师范工作时,我一边当校长,一边还到中小学上课。退休后,还活跃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课堂上。
正由于我在附小搞教学实验时亲自给小学生上课,在溧阳农村中学亲自教数学课,这些课堂教学实践才能使我萌发研究“先练后讲”的新教法。正由于我亲自给中小学生上课,才促使尝试教学法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1、我被“逼”上梁山,上大型公开课
以前我经常给小学生上课,主要是为了搞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一般不上公开课,就是有人听课,也是小范围的。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逼”上了一次大型公开课。
1986年10月,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二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与会代表临时提出建议,要求我亲自用尝试教学法上公开课。当时我思想斗争很激烈,一方面考虑自己应该上,我要求大家尝试,难道自己就不能尝试?另一方面又害怕上,有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代表听课,万一课上不好,我这个特级教师可没有面子了。最后,我还是决定上。我想一个人应该有努力拼搏的精神,为教师带头尝试树立榜样,何况我当过小学教师,现在又经常上实验课,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我决定上三年级数学“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这堂课,临时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又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作了充分准备。
那天上课时,太原市的很多教师都闻讯赶来,1500多人把一个影剧院挤得水泄不通。我站上舞台给小学生上课,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一片,开始时真有点紧张,但是小学生天真可爱,他们看到人多反而高兴,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情绪使我也放松了。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学生的笑声说明了这堂课获得了成功。大家反映这堂课既体现了尝试教学思想,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得生动活泼。大家的肯定,使我倍受鼓舞。
会后,《山西教育》杂志刊登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并加了编者按。这样一下就轰动了,传开了:邱学华不但能作学术报告,还能亲自给小学生上示范课。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全国各地纷纷邀请我去,真是应接不暇。每到一地,都要求我既做讲座,又上示范课。这样逐渐形成我的讲学风格,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先讲尝试教学法理论,再运用尝试教学法上示范课,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尝试教学法在课堂中是如何具体运用,把高深的理论同具体的操作活动结合起来。
许多教师说,听了邱老师的报告还是顾虑重重,看了邱老师亲自上课,才下决心搞尝试教学法实验的。我能亲自给小学生上课,成了我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家都把我当成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我引以为荣。这样,我走一地,传一片。尝试教学法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能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与我到全国各地宣讲试教学法和上示范课是分不开的。
自从在山西太原第一次上大型公开课以后,我已经在全国各地上了几百场示范课。我的课堂教学录像多次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有的刻录成光盘公开出版。在“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中,有一本《邱学华尝试课堂教学艺术》,反映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并收录了我上的20节小学数学的课录实录。
2、我的课堂教学风格
60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逐渐形成我的课堂教学风格。我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尝试教学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三为主。具体表现为三字两抓。
(1)“三字”:趣、实、活
——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都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就变成一句空话。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上课上得有趣,不仅要注意形式上的趣味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加强“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加强“双基”是宝贵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要把加强“双基”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结合起来。
上课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光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以致造成“华而不实”。上课要实在,讲究实效,重视课堂练习。
——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
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满堂灌肯定死气沉沉,活不起来。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让课堂就活起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提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是有道理的。
上课要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我努力达到这个境界,把加强“双基”同发展思维相结合,把愉快教育同严格训练相结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2)两抓: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
课堂上要求学生尝试自学,还必须重视练在当堂。“先练后讲,练在当堂”是一个完整的要求。“先练后讲”,如果没有“练在当堂”配合还是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对练习的重要性并不十分了解。其实古人早已知晓其中的奥秘,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意思是听一百遍不如看一遍,看一百遍不如用手做一遍。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学生主要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因而课堂上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讲话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留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和做练习。争取课堂作业在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就叫做“练在当堂”。
我备课时,重点考虑的是练习设计,一堂课有准备练习→尝试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达标练习→游戏练习,把练习贯穿到一堂课的始终。
3、尝试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由于我亲自参加尝试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此总结出的课堂操作模式比较切合实际,易学易用。我把尝试教学模式分成三类:
一、基本模式(适用于一般情况的常用模式);
二、灵活模式(灵活应用基本模式的变式);
三、整合模式(把尝试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整合起来的模式);
以上可见,尝试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单一的,它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这样给教师选择有较大的空间,便于灵活运用,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境界。
(1)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在一般情况下中小学各科均能使用,并且行之有效。它的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
第一步:准备练习(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提出尝试题,以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引发学生进行尝试。)
第三步:自学课本(学生为了解决尝试题而要求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第四步: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进行尝试活动的主要部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
第五步:学生讨论(学生尝试练习中肯定有对有错,有疑问,让学生合作交流,自我评价。)
第六步:教师讲解(这一步是对学生尝试结果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点拨,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第一次做错了或还没有弄懂道理,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这里特别要注意,这七步基本模式,并不是课堂结构,它只是一堂课的主要部分,前面可以有宣布课题,导入新课,后面可以有课堂作业、课堂总结等。
(2)灵活模式
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如果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理解成一成不变,这是片面的。尝试教学模式在注意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意教学程序的灵活性。
教学法的灵魂在于灵活,固定不变,搞绝对化就没有生命力了。应该根据学科特点、班级特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以及教师特点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调换或合并,把几步移到课前均可以。但万变不离其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能变。
灵活模式有:增添式、调换式、结合式、超前式等多种变式。
(3)整合模式
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综合应用。
尝试教学法可以同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由此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又具有程序性、结构性的特点,因而它可以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把其他教学法吸纳和包容进去。整合模式一般有:
目标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法的整合;
愉快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与愉快教学法的整合;
分层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的整合;
合作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的整合;
情境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整合;
活动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与活动教学法整合;
以上是一一整合,还可一多整合,也就是尝试教学法同多种教学法整合,也可称为整合的整合模式。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展开论述。有兴趣的教师可以登陆邱学华尝试教学在线网站(www.try-Qxh.cn),查阅我撰写的主要著作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