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华先生最新力作《先练后讲 练在当堂 ——我用一生时间追寻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当前位置 : 首页 > 网络尝试课堂

邱学华先生最新力作《先练后讲 练在当堂 ——我用一生时间追寻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0-02-07 * 浏览 : 2041

我国教育家、尝试教育创始人邱学华教授最新力作《先练后讲,练在当堂——我用一生时间追寻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一文,大部分内容都是邱先生重新写的,文虽长,但说理更透彻,表达更清晰,把尝试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实质和特征,操作方法,一一细细道来,估计大家会一口气读完,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

特将邱学华教授此新作在《尝试教学流派》中先分享给大家。





先练后讲  练在当堂

——我用一生时间追寻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  邱学华

 

一、追寻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指导儿童学习数学,而且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找到适合儿童学习的理想方法。近70年来,我一直在追寻和构建这种理想的教学方法。

此事还得从我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说起。建国初,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养活自己,高一还没有读完,我就毅然到常州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校长看我肯吃苦,又虚心学习,工作认真,第二年把我转成正式教师,并提拔我当教导主任。第四年老校长调离,武进县教育局任命我当这所乡中心小学校长,当年才20岁,是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

几年的教育生涯,使我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可是许多问题我解决不了,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教师辛辛苦苦,而教学质量不高?我百思不得其解。能不能找到一种“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教学质量又很高的理想的教学方法?奈何自己文化水平太低,又没有进过师范学校,教育理论水平更低。我决定报考大学,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我只是一个高中一年级的辍学生,考大学谈何容易。我不怕吃苦,白天当校长,晚上自学高中课程。记得当年冬天特别寒冷,大都在零下三、四度,又没有取暖设备,我坚持每天晚上看书自学,把脚趾头都冻坏了。

等到报名填志愿时,又犯难了,各师范院校大部分系科都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当时我还不想当中学教师,找了半天,发现几所师范大学的教育系是专门研究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学科教师。因此我决定报考教育系,三个志愿都填上教育系,万一考不上,回来还是当小学校长。

结果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在教育系,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几乎读遍了图书馆里有关小学教育的书,寻找我心中理想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在寻找理想的教学方法。

从中国的孔子、孟子,到外国的夸美纽斯、洛克。特别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扉页上的一段话,说的非常明白。

我的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数,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这本书成为西方第一部教学论著作,也是教育学的奠基著作。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他所追求的理想方法,能够使教员少教,学生多学,因此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和厌恶,多些闲暇和快乐。说得很动听,描绘的景象也很诱人,可是四、五百年过去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变来变去,可是最终还是没有根本解决。

中国历史悠久,在长期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祖先逐步领悟出教育孩子学习的道理,在古籍中随处可见: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易经》第四蒙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达而第七》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梁惠王上》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记》礼记卷十八

读书是自家的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

《朱子语录》卷119

《易经》又称《周易》,是三、四千年前,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一些人以为《易经》是讲占卜迷信的,其实是误解。“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的意思是:不是我去求童蒙学习,而是要童蒙来求我,我才去教他。三、四千年前祖先从生命的直觉上,提出“童蒙求我”的主张,实在是石破天惊。当时,地球上许多地区还没有真正开化,而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不是我要学生学习,而是要学生求我去教他”,这是中华教育传统精华的起源,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也对那些崇洋媚外只知道从外国教育超市搞贩卖各种“教育理论”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童蒙求我”的教育主张,影响了历代的教育家。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距今已2千多年,据郭沫若考证,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编撰的。《学记》文字简练,含义丰富,全文只有1229字,却系统的阐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等。所以说,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比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了近二千年,足见中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四年的学习生涯奠定了我的理论基础,毕业后留校任教,教《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个农村小学代课教师成了大学教师,我激动万分,立志报效祖国,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追寻理想的教学方法又在我脑中盘旋。

我想在办公室和书斋里出不了新方法,必须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于是我向学校申请,自愿到华东师大附小兼任教导处副主任,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到师大附小搞教改,并亲自上数学课。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为什么“主”不起来?为什么“注入式”教学方法始终占领讲台?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四个字:“先讲后练”。

先讲后练      →         被动学习

↓                         ↓

先练后讲      →         自主学习

注入式教学方法的特征,教师先讲解,把题目的特点和解题的方法都讲清楚了,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讲的方法去做练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哪来主动呢?!

“先讲后练”模式注定学生是被动的,那怎么办呢?采用什么应对的策略呢?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采用逆向思维,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必须进行实验研究,可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搞系统的教育实验,只能偷偷的搞些试探性实验。1970年我离开了华东师大,到一所农村中学教数学,就把这种“先练后讲”的教法在自己班上试用,教学效果非常好。

1979年,我回到家乡常州,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正式开启尝试教学法的系统教育实验。实验结果令人振奋,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而且能在尝试中成功。第一篇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在《福建教育》(198211月)发表后,引起全国轰动,各种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学校纷纷开展试验,在全国掀起一阵阵尝试热。

广大教师热情高,把尝试教学法应用范围扩展到中小学各科。我敏锐的发现,尝试教学法为什么在中小学各学科都呈现有效的积极效果,说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应该是一种教育理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研究”的研究课题,在全国兴起新一轮的实验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又把尝试思想引入德育工作,提出“大尝试”的命题。

综上所述,我历经长达70年时间,终于找到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其中10年时间提出问题和做理论上的准备,10年时间在华东师大附小探索初试,10年时间在一所农村中学自己亲自试验,“文革”后八十年代又花10年时间形成尝试教学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九十年代再用10年时间把尝试教学法提升为尝试教学理论,进入新世纪后的20年,把尝试教学法逐步完善和提升,把尝试教育思想引入德育工作。

从尝试教学法的发展轨迹来看,尝试教学法是植根中国大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教育传统之精华,经过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实践检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二、尝试教学法的实质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尝试教学法?也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不要先讲解例题,不要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再让学生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先试一试。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尝试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

上面的表述,清楚明白,所有教师都能听得懂,学得会。如果再概括成一句通俗的话来说:

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这句话表明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要先讲解,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和解题方法都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试一试。

尝试是学生主动的行为,做对了很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做错了或不会做也无所谓,使他能够知道困难在哪里,然后再听教师讲,他就听进去了。这样,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益。

所以,尝试教学法颠覆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也就是把课倒过来上,原来“讲”在前面,现在调到后面;原来“练”在后面,现在调到前面。上课就练,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这样把“讲和练”的位置彻底翻转过来。因此,有人说尝试课堂才是真正的翻转课堂。

学生尝试有可能性吗?

大家听了尝试教学法介绍后,都觉得很好,就是有一个疑问:教师还没有讲解,学生能做尝试题吗?这个问题是尝试教学法实验中的主要问题。我花了10年时间证明“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命题。

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尝试,我们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能够获得成功。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三个教学条件起关键作用,而且是学生主动提出的要求,在尝试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不需要教师外加。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教师出示尝试题后,由于教师没有讲解,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他们就会:

1主动去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寻找线索。(靠课本)

2、主动向同学请教,在合作交流中碰撞。(靠同学)

3、主动积极思考,直到初步解决问题。(靠自己)

以上分析,很显然,虽然教师没有先讲解,学生可以运用“三靠”:一靠课本、二靠同学、三靠自己,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畅通,许多因素相互结合,为学生自己解决尝试题开辟了道路。

这“三靠”中最重要的是靠课本。课本中有例题,有解题的过程,解题的思路分析,更有规范的书写格式。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学课本,学到数学基础知识。这是为什么教师没有讲解,学生却会做尝试题的奥秘!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最大的误区就是上课不用课本,一次参加录像课评选,我前后看了100多堂课,仅有2堂课教师让学生看课本,不到1%。有一次我听了一堂五年级的数学课,这堂课从头到尾都不打开课本,好在现在教室里都有大屏幕。下课后,我问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课本呢?这位教师回答我说:邱老师,你不了解情况,学生看了课本,都会了,下面我还怎么教呢?原来他担心的是学生自学课本都学会了,下面的教案还怎么走?学生看看课本都学会了,不用教师教了,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有什么可担忧的?!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有法律依据的。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一点补充教材。尝试教学法是最重视发挥课本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初期受到一些人的非议,套上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帽子。

 


三、尝试教学法的特征


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各自的特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尝试教学法的特征,概括为两句话:

先练后讲     练在当堂

前面已经分析过,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采用“先练后讲”是尝试教学发最重要特征,作为尝试教学课堂,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练在当堂”。

因为“先练后讲”,让学生用尝试的方法,自己学会新知,但是这仅仅是初步学会,还必须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新知,真正学会新知。“练在当堂”这四个字表述非常清楚,就是说,这堂课的练习必须在当堂做完,不能拖到课后去做。

“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这两句话是相辅相存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前一句,而忽视了后一句。因为前一句要求明确,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后一句较难做到,由于教师习惯于多讲,这里不放心讲一点,那里也不放心,再讲一点,侵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往往把“练习”甩到课后,做不到“练在当堂”。

做不到“练在当堂”,同一些教师不重视练习有关,直到现在还没有领悟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说什么,数学课主要是发展思维,做那么多练习没有意义。把发展思维同多做练习对立起来。对小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发展思维呢?答案是明确的,主要是通过数学练习,我记得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前辈俞子夷先生说过一段精辟的话:

 

教学算术中的原理,多说明不如叫学生多做。说明,只能使他们强记。叫他们多做,才可以从实地经验中得到真理,不做,无从想起。

——俞子夷

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

——邱学华

俞子夷前辈不像有些“专家”,满嘴西方教育理论,大家听得云里雾里。他的一句“不做,无从想起”。简单明了,一语戳中,使人豁然开朗。对小学生来说,不做题目,他怎么会去思考呢?

我从教60周年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邱学华30句教育语录》,上面“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是其中的一句。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先听教师讲解,还糊里糊涂,做过题目以后才真正懂了。回忆我做学生的时候,也有这种体会。

一堂课的时间是常量,大都是40分钟,教师讲解时间多了,势必学生练习时间少了,练习作业只能甩到课后去做。为什么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始终减不下来,大概这是主要的原因。如果按“先练后讲,练在当堂”的尝试教学模式,可以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把腾出来的时间多做练习,完全可以做到“练在当堂”,练习题当堂做完了,就不需要再布置家庭作业。许多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数学课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布置家庭作业。

分析到此,大家可以明白,尝试教学法的确是一种“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教学质量又很高”的教学方法。从1980年正式开始系统试验算起,已经历了长达40年的时间考验。

尝试教学法为什么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这同尝试教学法的实质与特征是分不开的。尝试是学习的本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尝试,抓住了尝试就抓住了学习的本质。它的特征“先练后讲,练在当堂”符合学生学习的教育规律。40年来,已有10多万篇实验报告和研究文章证明这种教学法是科学的,高效的。

尝试教学法的两个特征可概括成“两抓”:

先练后讲        练在当堂

(一抓自学)    (二抓练习)

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各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都包含了这“两抓”。因为这“两抓”是按教育规律操作,肯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实,我们祖先在组成汉字“学习”两字时,已经揭示了达到真正学习的途径。

“学”的繁体字,中间宝盖头,表示房屋,下面是孩子的子,上面左右两个手表示教师的辅助,中间两个x,表示同学之间的交流。完整地说,一个孩子在房屋下自学,有教师的辅助,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才是“学”的真正含义。



“习”的繁体字,上面两个“习”字,表示小鸟的翅膀,下面是“臼”字表示鸟巢。完整地说,小鸟张开翅膀,从鸟巢里飞出来,练习飞翔。

我们祖先把“學”和“習”组合在一起,这是有很高的智慧,早已指明,真正的学习过程,必须有“學”和“習”两部分组成,缺一不可。现在有些教师上课,大都是“有学无习”,甚至是“无学无习”,这就违背了我们祖先组成汉字“學習”两字的初衷。

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八字特征透析出“一抓自学,二抓练习”具体操作的抓手,这是符合“学习”两字含义的真谛,这也是中华教育传统精华之所在。



四、 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任何一种成熟的教学法,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以便使教师学习和运用。教学理论转化到实际应用,必须以教学模式作为中介。

根据尝试教学法的实质与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式体系,以适应各种教学需要。这个模式体系分成三大类:

(1)基本模式(适用于一般情况的常用教学模式)

(2)灵活模式(是基本模式的各种变式)

(3)整合模式(把尝试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方法整合起来)

由上可见,尝试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比较灵活,给教师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境界。

第一类、 基本模式

一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基本模式,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模式。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再灵活应用,产生各种变式。如果没有基本的,谈不上灵活应用。

这个基本模式必须充分体现尝试教学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按照尝试教学的过程,为了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它的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见下面的图表: 



以上七步基本模式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步准备练习是准备阶段,第二步到第六步是主体尝试阶段,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是延伸阶段。以下分步简要介绍操作方法和注意的事项。

第一步: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的准备阶段,一般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

心理准备:创设尝试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起来的。尝试教学的奥秘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尝试问题,必须为学生创设尝试题。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有了尝试题才能让学生去尝试,如果没有尝试题,学生尝试什么?失去了目标。所以,这一步也是实施尝试教学法的标志,如果一堂课没有尝试题(或问题)就不能称用了尝试教学法。

数学课的尝试题容易出,一般仿照例题编,或就在课本练习里选一道。有些数学概念课可提出问题作为尝试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已探索解答尝试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梯。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重要的教学过程。

这一步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极好时机,教师要根据学生作必要的指导,在低年级要多加指导,开始时可领着学生一起看课本,以后再逐步放手。

第四步: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做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搞好“尝试练习”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有:①学生做尝试题正确与否:②错在哪里?有几种错法?什么原因?③学生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哪些理解了,哪些还有困难?④差生做尝试题的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因此,这一步并不是教师休息片刻的机会,必须在课间巡视,通过各种手段掌握来自学生的信息。

尝试练习,一般采用指明数人(优、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全班同时练的形式。板演的结果,最好有做对(不同方法)的,也有做错的,为后一步“学生讨论”提供材料。

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掌握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及时辅导差生。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有不同答案,到底谁做对了,谁做错了呢,此时学生产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欲望,学生讨论时机已经成熟。

讨论从哪里着手呢?一般从评议尝试题着手为好。在前一步已挑选几个学生板演尝试题,就成了讨论的题材。哪个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个是错的?错误的原因?这样的讨论,学生有话好讲。

“学生讨论”这一步,事实上是让学生尝试讲算理。因为说清为什么做对的道理,必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法则和结论,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做错的地方应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把做错的原因说清楚了,不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样的讨论,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的确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办法。

第六步:教师讲解

教师出示尝试题后,没有直接讲解解题方法,而是用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让学生大胆做尝试题,有不同答案,又组织学生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学生一直处在悬念之中,至此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个迫切需求,希望听教师的讲解了,到底正确答案是什么,教师讲解已成为学生迫切的需要。

有人说用尝试教学法教师不要讲了,这是误解,我提倡是“先练后讲”,从来没有说过,“先练不讲”。这里应辩清一个重要问题,教师都要讲,放在前面讲好呢?还是放在后面讲好呢?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放在后面讲好。因为尝试教学法前面几步,事实上都为教师讲解创设情况,铺平道路,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教师讲解已成为学生迫切的需要,已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此时才是教师讲解的最佳时机,学生听得进,记得牢。所以,有人说,邱学华的先练后讲的方法是聪明的、睿智的。

在尝试教学法七步中,这一步最难掌握,有些教师往往这里失误了,主要是讲得太多了。这里的“讲”不同“先讲后练”中的“讲”,因为起点不一样了,学生已经自学课本,做过尝试题,又讨论过,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已经了解了百分之八、九十了,再重头讲起,当然没有必要了,只要针对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的困难处,有的放矢地讲解。一般采用学生讨论尝试题后,教师接着评讲,谁做对了,说理还不够,应该怎样说,谁做错了,可错误的原因没有说清楚。时间虽然不长,但有针对性,效果好。现在要求教师“以学定教”,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这不就是“以学定教”吗?!

第七步:第二次应试练习

学生有差异,这是常态。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些学生会做错,有些学生虽然做对了,但不懂算理。因此安排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困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对全班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巩固练习的机会。

一堂课应该有几次尝试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中逐步提高,这也是把学困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内的好办法。

以上分析,尝试教学法七步模式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第二类  灵活模式

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能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理解为一成不变,这是片面的。尝试教学模式在注意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程序的灵活性。

教学法的灵魂在于灵活,固定不变,搞绝对化就没有生命力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基本教学程序,仅是“基本”而已,应该根据学科、班级、学生、教材、教师特点的变化而灵活应用。但万变不离其宗,“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能改变。

有基本式就有各种变式,灵活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变式:增添式

在基本模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自学课本”后增加一次学生讨论,交流自学课本的心得体会。

第二种变式:调换式

基本模式中的七步位置,互相调换。比如,出示尝试题后,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上的例题,检验自己尝试练习做得对不对。

第三种变式:结合式

把基本式中的两步结合起来操作,比如“学生讨论”同“教师讲解”结合起来,也就是“教师讲解”插到“学生讨论”之中。

第四种:超前式

把前面“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这三步提前到课前预习,一般在高年级应用,以便今后同中学衔接起来。

第三类  整合模式

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综合应用。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综合应用。

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又具有结构性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它可以吸纳、包容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尝试教学实验研究中,许多学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许多整合模式。

比如,目标尝试教学法、情境尝试教学法、合作尝试教学法、结构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CAI尝试教学法(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等。如果把多种教学方法整合起来也可。

教育理论宝库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充分利用。把各种教育理论为我所用,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多姿多彩。一堂好课一般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达到整合模式的整合,此时已从有模到无模,达到“此时无模胜有模”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与实践各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然后灵活应用,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需要什么用什么,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