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再攀高峰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之路

第十章 再攀高峰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10-04 * 浏览 : 51

第十章 再攀高峰

一、辞去校长职务

    至此,邱学华可谓登上人生的高峰。然而,他没有停止,新的高峰还等着他再度攀登。

尝试教学法的成果以井喷的形式,陆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邱学华的讲学足迹也遍及大江南北,去传播尝试教学法的经验与方法。随着讲学工作的推进,邱学华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尝试教学法的工作感到非常迫切。作为一种教学法,不是写几篇文章,出一本书或得一个奖就算了事的,而应该主让更多教师掌握、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使用。

于是,邱学华发现,对于他来说,现在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来信,都在向邱学华了解尝试教学的情况,有的索要尝试教学法的资料。邱学华每信必复。

那段日子里,他利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每天坐在书桌前10多小时。可是,他反而满足,觉得每天生活很充实,很有价值。

人到中年,应该做减法了。只有先做减法,才能做成加法。所以,邱学华主动提出辞去校长职务的请求,为的就是要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上。而这段时间正是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正是尝试教学法向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时期,这段时间也是邱学华写作的旺盛时期。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邱学华进行了很多思考,最终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师范学校校长!

他是在反复权衡之后作出的决定:辞去师范校长,到教科所去工作。他越来越发现,如果一直担任校长,他将会陷入事务性的圈子里,那势必会影响他的尝试教学法的推广。

在这之前,邱学华曾饱受物议:“邱学华经常不上班,没有组织纪律”,“邱学华到处讲课,想捞钱”,“邱学华只能搞小学,有什么水平”“邱学华只能跑跑农村”。……听了这许多非议,邱学华一笑了之,根本不去理会,他已经没有时间同这些人纠缠了。他能想象得到,只要他辞去校长的事一旦成为现实,平地风波又会再起,但邱学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许多好友都劝他不要辞职,按行政级别规定,常州师范学校校长,相当于处级干部。“有官不当,有权不要,真是傻子。”朋友们还劝他,如果离开师范学校,说不定又会一些人的攻击和造谣。

果真,“邱学华犯错误了”,“邱学华在常州师范混不下去了”,“邱学华被上面处分了”,一时之间,竟相传来。

邱学华对此淡然置之。该怎么说怎么说吧,没空理会这些了。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理解邱学华的那种高尚与高贵呢?

当然,仍然是有的。很快,辞去校长一事,常州市委组织部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境界,邱学华是我们的典型,一个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典型。

这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邱学华决定辞去校长工作,集中精力搞实验。开始,教育局党委不同意,好说歹说磨了多少次,总算同意。可是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又不同意,说邱学华是师范学校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不能调出师范教育系统。邱学华只好又去做工作,直到19888月才正式调离师范,到常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当一名普通研究人员,调动时邱学华坚辞教科所所长一职。

邱学华是这样考虑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发展迅猛,许多县、市都在大面积推广,急需要一本系统的理论书籍进行指导,也需要邱学华亲临各地去指导。而师范校长行政事务繁忙,。邱学华的家住在常州城区最西边,而学校在最东边,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往返要化将近两个小时。时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或当校长,或搞实验,两者只能选取其一。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这样才能使邱学华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撰写著作;才能跳出常州,到全国各地宣讲尝试教学法,指导实验工作。

从邱学华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如果业务尖子都套上一官半职,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其实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其在业务上进一步发展,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现在对中国50多年来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原因,议论纷纷,很多人都怪罪于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太落后,没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实并没有说到点子上。个中原因,相信很多人都能意识到,是一些要不得的价值观对人的束缚,是人们不敢走出自我,不愿意将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上。要之,是人们可贵的平常心在远离人们自身。

二、尝试教学法的推广

辞去师范校长职务,许多朋友说邱学华是傻子,有官不当,有权不要。还有一些人乘机放出话:“邱学华在师范混不下去了”“邱学华犯错误了,免职了”。对于这些议论,邱学华不屑一顾。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教科所做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使他换来了最宝贵的时间。在常州师范当校长期间,他搞研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他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吃了苦还要被旁人说“不务正业”。调教科所以后,搞研究就是他的正业,可以正大光明全身心地投入,心情感到特别轻松愉快。教育局和教科所领导也非常关心照顾他,一般不布置其他任务给他,让他集中精力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

就在这8年期间,邱学华从几个方面抓紧工作,形成攻关态势:他在这段时间里,有计划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著作,为了手中有典型,他又有计划建立实验基地,培养实验研究骨干分子。

在全国各地宣讲尝试教学法,大力推之时,他开始申报“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并组织全国各地106个子课题配合研究。

很多人讲过他只能做小学,只能在农村做实验,邱学华从这句话的反面受到启发,一个教学实验如果真的只能在小学与乡村推广,那就不具有普适价值。于是,他开始考虑把尝试教学理论推广到中学、幼儿园、聋哑学校等。

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真是比在师范当校长还忙。

第一批实验学校以常州市博爱路小学为基地,然后逐步扩大到昆明市中华小学、广州市昌岗东路小学、深圳市园岭小学、上海市明珠小学、浙江长兴煤山中学、常州市聋哑学校、常州市北环幼儿园等。

把实验引入聋哑学校,也出自一次偶然机会。在一次市人代会上,邱学华遇到聋哑学校刘校长。邱学华从来没有去过聋哑学校,出于好奇心,向刘校长提出去聋哑学校参观。

那天去聋哑学校,邱学华听了一节数学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普通学校差不多,也是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再做习题,教师比划着手语一遍又一遍地教,聋哑学生非常认真地看着教师,目光里饱含着求知的渴望,看来弄不懂,急得他们依依呀呀地叫着,他们听不见,说不出,实在太可怜了。

邱学华是含着眼泪听完这堂课的。这样的孩子,内心的焦虑与焦灼,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听课结束后,他在沉思,能否为他们做点什么?

聋哑学生已经听不见了,教师反来复去“讲”,效果有多少呢?能否用尝试教学法试一试?

他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刘校长,聋哑学校立即选派了两位教师搞实验,邱学华便立即同他们一起研究试教。一周后初见成效,令人振奋。

在聋哑学校,上课时先出示尝试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引导他们看课本自学例题,聋哑学生模仿力强,让他们仿照例题去做尝试题,尝试练习后再进行正误对比,教师帮助他们分辨谁做对了,谁做错了,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第三次尝试,直到他们全明白了。聋哑学生在课堂里都露出了笑容,看到他们的笑脸,邱学华也心花怒放。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完全适合聋哑学生,并且能起到神奇的功能。学生学得高兴了,教师也教得轻松了。江苏省召开的特殊教育研讨会上,常州市聋哑学校介绍了经验,引起与会代表的兴趣,全国各地的聋哑学校纷纷到常州取经学习。

尝试教学实验引进幼儿园,其实是邱学华看到的一则报道所引发的思考。这一则报道,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曾援引过这样的报道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与材料。这一篇报道是这样的:

有一次,75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巴黎聚会,记者采访一位老学者:“请您谈谈,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学者略想了一下说:“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与会科学家都表示赞同。

这篇报道虽不长,但极大地震撼了邱学华。这位老科学家的话给了邱学华两点启示:一是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他于是下决心把尝试教学思想引进幼儿教育,培养人的尝试精神从幼儿开始。

说干就干,邱学华立即联系常州市的五所幼儿园作为实验基地。邱学华说:“我在小学、中学、大学、师范工作过,就是没有当过幼儿园老师,这项实验可以使我有机会向幼儿园教师学习,补上这一课。”幼儿园老师工作认真,虚心好学,邱学华很乐意跟她们合作。他与幼师们一起备课、一起施教、一起总结。实验效果令人满意。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定位在“培养幼儿尝试精神”,着眼点是培养一种精神,不要生搬硬套中小学的尝试教学模式,总结出幼儿尝试教学活动的“四前四后”

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

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

5个幼儿园的实验取得成效后,逐步推广,先后向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发展了300多所幼儿园参与。研究成果汇编《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一书,这一本书很快成为幼教方面的畅销书。

三、放下架子亲自上公开课

19864月,全国协作区第二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与会代表临时提出建议,希望邱学华老师亲自用尝试教学法上一节观摩课。

这是邱学华没有想到的情形。邱学华当时思想斗争很激烈,一方面考虑自己应该上,是自己要求大家尝试的,难道自己就不能尝试?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上,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代表听课,其中不乏行业高手与精英,万一课上不好,这个特级教师的面子没有了是小事,让大家觉得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操作性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大事了。想到这里,邱学华毅然决定,既然自己是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就必须将这节课上好。

邱学华有顾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从16岁起就做小学数学教师,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很长时间不在一线讲台,也没有再与小学数学课堂有过直接受接触。后来,也经常给小学生上课,但那主要是为了搞研究,取得第一手的资料,是为研究做的实际调研性质的课堂,与公开课还真不能同日而语。

但邱学华想一个人应该有努力拼搏的精神,何况自己当过小学教师,又经常上试验课,这是他能上出一节出色公开课的信心之源。于是,邱学华临时请三年级小学生上“几倍求和的两步应用题”这堂课,也临时准备了教具和学具。接着,又大体上了解了学生情况。这样,邱学华被“逼”上了一次大型公开课。

上课时,太原市的很多教师都闻讯赶来,1500多人把一个影剧院挤得水泄不通。邱学华站在舞台上给小学生上课,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一片,开始时真有点紧张。但是小学生是天真的,他们看到人多反而高兴,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情绪感染了邱学华,邱学华也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

学生的笑声也说明了这堂课获得了成功。

邱学华明白,这节公开课,成功了。

课后,听课者反映,这堂课既体现了尝试教学思想,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得生动活泼。大家的肯定,使邱学华受到了鼓舞。会后反响也非常强烈强烈:所有与会都都反映,这堂课既体现了尝试教学思想,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得生动活泼。而且,尽显尝试教学艺术所蕴含的深度魅力与品质。

《山西教育》杂志很快刊登出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并加了编者按。这一节课,再一次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邱学华不但能作学术报告,还能亲自给小学生上示范课!

其实,学术报告与公开课活动,本来应该是二而一的东西,但是,教育界的情形,却并非如此。就像曾经遭遇过的被权威指责与批判的现象一样,正因为他们没有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双重体验,便与真正的教育隔了一层。教育界一般的情形是,学术讲座是一回事,公开课教学又是另外一回事。学术讲座可以不联系教学实际,而公开课的执教者,又大多不具备教育理论的自觉。因而,对一线的教师而言,真正具有价值的继续教育,应该就是这种将学术报告与公开课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方式。

以后每到一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好,基层学校也好,都要求邱学华既讲学,又上课。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邱学华的讲学风格,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先讲尝试教学法理论,再运用尝试教学法上示范课,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把高深的教育理论同具体的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许多教师说,听了老师报告还是顾虑重重,看了老师亲自上课,才下决心搞尝试教学法试验的。这样,邱学华走一地,传一片。很快,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就这样推广开来。

这对邱学华来说,又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尝试着将学术报告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育界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这样由邱学华首倡并得到了全国广大教师的热忱欢迎。

更令邱学华兴奋的是,邱学华的课堂教学录象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了。随后,山西省电教馆邀请邱学华到太原,拍小学数学教学法系列讲座,江苏省电教馆也为邱学华拍尝试教学法系列讲座,以及小学课堂实录。这不仅使更多的教师都能看到尝试教学的教学过程,对尝试教学法短时间内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作用。

从山西太原第一次上大型公开课后,邱学华在全国各地已经上了几百场公开课,北到黑龙江黑河,南到海南岛,东到山东威海“天尽头”,西到新疆伊犁。单是黑龙江“北大荒”就去了十多次,两次上了世界屋脊西藏,广西和云南几乎每个地市都跑遍了。

一次在昆明市讲学,连讲3天,云南省教育厅唐副厅长坐在那里也连听了3天,场场必到,最后对邱学华说,“你讲得实际,对老师有帮助,请您到云南的每个地市都去讲”。

一次到新疆讲课,新疆地域辽阔,教师分散,许多教师先要骑马再要坐汽车,才能到听课的地方。

广西自治区百色地区,是当年邓小平搞百色起义的地方,地方偏僻,在广西的西北部地区。邱学华三次到百色,被当地教师誉为“三进山城”。一次暑假在百色为当地培训小学数学教师,系统地讲授小学数学教学法,此外还要上公开课,邱学华嗓子都讲哑了,当地教师听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个中途离开,一个会场坐得满满的,台上台下都是人,没有一点嘈杂声。连晚上演出的演员都饶有兴趣坐在后台听。一位会场管理员惊叹地说,从他工作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第一次有这么好的会场纪律。

邱学华多次到湖南湘西山区的吉首讲课。解放前这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偏僻落后,但山区教师渴求学习。听说老师来讲学都踊跃参加,有的教师没有分配到名额都自费参加,把家里的一头猪卖了,翻山越岭走了一天才到吉首听老师讲课,求学的精神令人感动。

湘西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家乡,是一个少族民族聚居、经济文化落后的山区,邱学华在暑假,冒着酷暑,长途跋涉为该县教师义务讲学,并同教育局约法三章:一不要讲课金,二不要土特产,三不要宴请,一切从简。

邱学华走南闯北,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山区、牧区教师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尝试教学法,真如朱永新先生说的:“教育的光明使者”。

在中国,一个搞教育理论的专家,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像邱学华这样。

四、尝试教学理论的探索

90年代开始,邱学华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都呈现积极的效果反应,是否受一种教育规律所约制?”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实验,后发展到语文、常识等学科,又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又从普教发展到幼教、特教、职教。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因此萌发出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的设想。

在这种情形下,邱学华开始进行“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这项研究得到国家教委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支持,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列入“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这样,便使尝试教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项庞大的而又具有教育理想的课题研究开始了。

构建教学理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联合各方面力量攻关。

眼下,尝试教学法已经有一个全国研究网络,现在,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研究网络,并以重点研究课题为核心,在全国各地联合106个子课题相配合。

这项理论研究,所有人都明白,首先要对“尝试”进行哲学思考,发掘“尝试”的深刻含义。

“尝试”两字似乎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它却蕴含着博大精深、不可估量的内涵和价值。它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哲理,透发出无穷无尽的教育价值。查阅中国流行的语言辞典,我们就会看到它们对“尝”、“试”、“尝试”的注解所占篇幅较大。考证涉及到许多古代经典论著,诸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康熙字典》中说,尝——试也;《辞源》中说,尝——试探;《辞海》中说,尝——试。如尝试。《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何?”杜预注:“尝,试其难易也。”看来杜预对“尝”的注解是十分贴切的。按现代人的理解,尝试是一个复合词,由“尝”和“试”两个字组成。“尝”乃探测问题的难易;“试”乃探测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性。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为“尝试”,所以尝试乃是对问题的一种探测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关于问题的难易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性的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带着发现的喜悦,邱学华回过头来认真研究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尝试的教育思想的脉络。

邱学华发现,尝试教育思想自古有之。

远在殷周时代的《周易》(也称易经),以原始的方式记录了中华上古文明,在其第四卦“蒙”(关于生命启蒙、社会教育机制的一卦)石破天惊地指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为师长不应该强迫地教育孩子,而应该等待孩子来求教。为什么要等待孩子来求教呢?只有孩子产生内在的教化需求,师长的启蒙教育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中华远古教育文明从一开始就从原始的生命直觉上,提出“童蒙求我”,确认教育应当前置于受教育者,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非常了不得的文明创造。这种“童蒙求我”的教育思想,为历代中国教育家所重视,并继承发扬光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生动展示,其精髓,也是尝试。

对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学者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曾作过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学生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不要告诉他什么意思;不到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告诉他如何表达。很显然,这是“童蒙求我”教育思想的发挥,待到学生有内在需要时,处于愤悱的心理需求状态时,才去启发学生。实质是“先愤后启,先悱后发”,这一点,直接启发了邱学华日后提出“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尝试教育思想。

邱学华还发现,在《论语》这本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里,孔子的教学经常在讨论中进行,一般由他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最后孔子加以归纳。这是最为典型的尝试教学场景啊!

孟子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尝试”的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尝试。这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他主张教不是教学过程的开端,而主张学后再教。强调让学生自求、自学、自得才能学有收获。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意思是能自求就能得,不自求就无得,结论是自求有益于自得的。孟子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为,要使学生真正地依照正确的方法得到高深的造诣,就必须积极主动地有所得。这样才能将所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清代《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解释阐发孟子的上述名言时也写道:

如血气资饮食以养,其化也即为我之血气,非复所饮食之物矣;心知之资于问学,其自得之也亦然……荀知问学犹饮食,则贵其化,不贵其不化。记问之学,入而不化者也;自得之则居之安,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源;我之心知,极而至乎圣人之神明矣。

在我国最早的教学论著作《学记》里,也已经有了尝试教育的思想。《学记》中云: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教师引导学生,要尊重规律,不能让老师牵着学生走;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不能压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但是不要明确地说出答案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与尝试得到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和谐,也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学记》还要求教师应准确把握讲的时机,“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意思是,必须细心地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又说不出究竟的时候,老师才给他解说,实质上这已经体现了“先练后讲”的思想了。

《学记》中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虽说明阐明教学相长的思想,但也渗透了尝试教学思想。如果把这两句话延伸一下,“学然后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教然后知困,知困后再教”,就成为现代尝试教学理论中“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特征了。

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他进一步阐发尝试教学的思想。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在《朱子语类辑略》中说:

读书是自家读书,好学是自家好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

他主张,学生的最佳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反对别人把学习内容领会了向学生灌输。他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指引者,师之功也。”因此要少说话,多指导学生去实践。他又说:

某此间讲话时少,践履时多,事时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人,做得个证明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近代教育家更是十分重视学生自学,学习要从问题开始。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在《教授法》一文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善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

蔡元培也有类似的看法:

“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陶行知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学。他指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想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他重视试验,主张通过尝试去发明创造,“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新的生路”,并特别强调“不能不说是十分有把握但深愿试他一试。”他认为教育法的演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

教授法

花不开  果不结

第二阶段

教学方法

花开    不结果

第三阶段

偶尔尝试

结果

第四阶段

科学地尝试

美味果子

陶行知认为:“只有以科学的志向善于尝试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法。须教他们不要以看书为满足,必在试验上去追求真知识。”因为,“善能独出心裁,干的与书不同,这孩子在将来便有发明创造的希望。”他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尝试创造,陶行知还为此写了一首儿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胡适,我国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也十分重视尝试这一思想,他明确提出尝试观,他所写下的中国第一本新诗集就取名为《尝试集》。他说:“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

他甚至提出了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格言:

“自古成功在尝试!”

胡适的尝试思想主要有三点:树立尝试成功的新概念;正确对待尝试中的失败;希望人们一切都要大胆尝试。

胡适认为,具体的尝试方式应该是:一要注重自修,他认为:“灌进去的知识学问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可靠的学问都是从自身修得来的。”二是要“寻找问题”,他告诫人们:“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解答问题。”他还说:“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读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明。”

将尝试真正植入教育的人是叶圣陶。作为一个现代史上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比较系统地论述尝试教学思想。他明确指出:培养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

“惟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他认为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是尝试的宗旨。

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修订》一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

“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这才和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结合;因为我们遇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不能预言必然能了解,总是准备着一副心力,尝试去了解。”“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的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

叶圣陶先生在他著作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尝试会产生三种结果,而这三种结果对学生来说都会有收获:

(1)尝试成功了,“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

(2)尝试遇到困难了,“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得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

(3)尝试结果有出入,即使当教师讲解或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出比量长短的思索。”

叶圣陶还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明确指出:“教任何课,最终为了不需要教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已经比较系统地阐述尝试教学思想,这是非常有远见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极重要的精神财富。

思路打开了,邱学华发现,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尝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譬如,类人猿为了生存,尝试站立起来,这是其进化成人的关键一步,远古人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学会钻木取火、打猎捕鱼、制造工具,使人类本身 获得了发展。由于人类不断尝试,才有千千万万的创造发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

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一次尝试。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尝试思想,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都是伟大的尝试。邓小平同志更是一位大无畏的尝试者,他的创建经济特区、“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等创举都是震惊世界的成功尝试。

尝试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真正的学习都是带有个人意义的尝试学习。“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两句话,是简单朴素的真理,为世人所公认。充分说明了尝试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无不都是从尝试开始。“发明大王”爱迪生是最好的例子。爱迪生不仅发明了电灯,还发明了电唱机、蓄电池、发电机、电影机等等,他一生中共有2000项大大小小的发明,平均每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些发明,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爱迪生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大家知道的,为了发明电灯,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做电灯泡中的灯丝,爱迪生尝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有的材料反复试验多次,这1600多种材料一共试验了多少次,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爱迪生已经达到了“发疯”的程度,连自己头发、老人的胡子、棉线、竹子都拿来试验。爱迪生搞发明,其实就是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从尝试中走向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没有尝试就没有发明创造。

几乎所有成功都源于尝试。“尝试是成功的阶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定要从尝试开始。毛泽东没有进过军事学院,他却成为伟大的军事家,他靠的是尝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魏书生没有进过师范学院,他却成为当代著名特级教师和教学改革家,他靠的是尝试,在教学中学习教学;美国的比尔·盖茨连大学都没有读完,他却靠高科技走向成功。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差点儿成为弃婴的人,却因为不断地尝试、摸索,从而成为一个“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人。邱学华由衷地感到: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发生,问题在于你是否敢去尝试!

进而,邱学华发现,尝试,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从理论上寻求到了尝试这一瑰宝,邱学华寻找到一些关于尝试的经典故事与言论。

邱学华发现,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其实就是对尝试含义的诠释: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匹小马要过河,老牛对它说水很浅,能淌过去。松鼠对它说:水很深,会淹死你的。弄的小马没了主意,回去问妈妈。妈妈对它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果然去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象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篇课文,通过童话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条重要规律:人们所有的认识,其实都源于尝试啊!尝试,其实可以作为一种实践的方式的啊!

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著名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其实也可以这样来表述:“尝试—认识—再尝试—再认识”。

毛泽东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尝试思想。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是邱学华最喜欢读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一句话,尤为邱学华所钟爱: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用通俗易懂的生动实例说明尝试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在他著名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也系统阐发了尝试学习思想,他写道: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机会进学校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毛泽东同志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直至革命胜利都是伟大的尝试,也是社会革命实践中,尝试成功的典范。

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也就是把真理放到现实中进行一番尝试,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吗?对于尝试,邓小平还高度概括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就是说,要知道河的深浅,不要站在岸上看,要亲自去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正是这句话,他带领全国人民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了这样的认识,邱学华就有意搜集古往今来的名人们对尝试思想的论述与探讨。邱学华从《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的这一有名的片断中也提取了同了尝试教学的思想与方法:

《红楼梦》里的香菱想学诗找到黛玉,黛玉采用让香菱自学,尝试习作。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勤学苦练,逐步掌握了写诗的规律,终于写出了题为《吟月》的脍炙人口的佳作。黛玉为香菱精选了一些名家名篇:王维五言诗一百首;杜甫七言律诗一百二十首;李白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要求香菱自学,细心揣摩透熟了,并说:

“我已得了,不用再讲;要再讲,倒学离了。你就作起来了,自是好的。”“你只要看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细心揣摩透了,就是要独立思考,独自领悟,“不明白的”去问,也就是“童蒙求我”的办法。香菱经过自学、揣摩、责疑问难,终于掌握了诗歌创作的“三昧”。然后黛玉要求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习作写成后再评讲。譬如,有一次,黛玉这样评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束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进行三次尝试性的写作练习,一次比一次进步,终于写出了一首“新巧有意趣”的好诗。

鲁迅对儿童教育也有许多闪光的见解,其中蕴涵了尝试思想。他以学步为例,深刻地揭示了尝试的重要意义。他说:“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是愚妇人,都是以急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多也是不会走路的。”

迅对于长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长者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这与尝试教学中教师角色是一致的鲁迅的一句名言: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这是鲁迅鼓励人们去大胆开拓,大胆尝试,大胆创造。对大胆尝试的人给予高度赞。

五、宣告一种教学理论的成立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终于写成“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主报告,106个子课题也相继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成近60万字的论文集:《尝试、成功、发展》,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研究主报告中,邱学华提出了尝试教学理论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层面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探明尝试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孔子和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和叶圣陶,都蕴含着尝试教育思想。历史事实证明,尝试教学理论渊源于中国,在中国这块沃土上产生和发展尝试教学理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阐明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概括成“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3、提出“尝试成功理论”新观点,以区别于美国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说,并阐明达到尝试成功的七个因素。

4、提出了尝试教学的操作模式,有通用模式、基本模式以及各种变式以及整合模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尝试教学操作模式体系。

按理,这样的课题,已经非常成熟。这一课题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然而,在结题方面,却让邱学华犯了难。

在中国,很多事,大家心知肚明。要是这样的课题放在另一个人头上,且这个人的头上有这样的或那样的头衔,可能就便利得多。但现在,邱学华只是常州市教科所的一位普通的研究人员。

因此,可以想象的事发生了。

当邱学华的课题就要结题时,邱学华向常州市教育局提出申请,希望常州市教育局给予帮助。邱学华初步估计了一下,整个结题,可能需要花五万元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重点课题 “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的结题,需要成立一个专家鉴定组,并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在这过程中,邀请专家鉴定时,需要为这些专家提供差旅费、住宿服务、餐饮服务。

这样的过程,所有人都明白,开销其实还是可观的。

然而,常州教育局一位陈姓副局长给出的答复是,划拨给这一课题的结题费用是3000元。

这让邱学华非常震惊!这样的费用,怎么能挡得住整个课题结题工作的开销呢?就连材料费也不够啊!

更让邱学华震惊的是,这样的费用,这位陈副局长的答复是:而且是在课题结题工作结束以后才能拨出来。

这让邱学华陷入了非常为难的境地。课题如果不能结题,那就太遗憾了。

就在邱学华左右为难的时候,转眼到了199610月,全国协作区第八届尝试教学研讨会将要在湖北十堰举行。这让邱学华看到了结题的希望,结题,是不是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以学术年会的方式作为结题的方式,课题主报告,可以在年会上宣讲,至于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考察,也可以通过年会的方式体现出来,年会期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所组建的专家鉴定组召集一些与会者开一个座谈会,谈一谈尝试教学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心得,汇聚各地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从而从中得出对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判断与结论,同时还可以现场观摩尝试教学法的公开课。

当邱学华将这一想法征求湖北十堰市教委主任王福海先生时,王福海对他说:“老师你放心,出版论文集、专家鉴定的经费由我们来承担。这样,我们先支出十万元,你看够不够开销?”邱学华一听,感动不已,嘴里一个劲儿地说道:感谢感谢,够了够了,足够了足够了。我预算的只有五万元。

谁知王福海主任却这样说道:“真的不要谢的!你邱学华又是为了谁呢?你为中国教育作出这么大的贡献,你又为了什么?我们做一点工作是应该的。”

这样的话,真的催人泪下。

王福海主任不但承诺了课题的结题费用,而且派出专门的人手,听候邱学华老师调用,做好邱学华老师的助手,协助做好专家组的接待工作,务必将这次的课题结题工作与年会工作做好。

本来,这样的课题应该是在常州进行结题的,可是,现在,只能在湖北十堰举行,真让人说不出个味儿来。两相比较,两个地方,对待同一个事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姿态,让邱学华感慨不已。这里,似乎真有那么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儿。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当湖北十堰的专家鉴定工作结束后,邱学华曾要求常州那位陈副局长兑现前面的承诺,准备用这3000元购买结题的论文集《尝试  成功  发展》分送常州市各学校时,不料这位副局长说,既然已经结题了,那就算了吧。结果,尝试教学法的课题经费,常州市教育局一分都没有划拨。这种情形,相信所有人听了都会目瞪口呆。一个市级的教育局,难道就不能在这个惠及全国几千万中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上施以援手?这位陈副局长的出尔反尔使邱学华感到震惊。区区3000元,仅是他们请客吃一顿饭的钱,为什么对邱学华、如此吝啬。

这些细节,邱学华从未向外界说起。公开场合,邱学华都会说感谢常州市教育局的支持。其实,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当然,邱学华一来怕纠缠与是非而浪费时间,二来,邱学华也明白,常州市教育局和那位陈副局长,也许真有难处吧。从此,邱学华不再向教育局提研究经费的事了。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委派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鉴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金宝成全程参与了鉴定工作,专家组成员尚有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和翟天山副教授,中央教科所戴汝潜研究员,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

专家组全程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名代表,盛况空前,一个大会堂挤得满满的,连走道上、主席台上都坐满了代表,一个民间研讨会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使专家组感到震惊。

专家组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发言,又听了7节尝试教学法的观摩课。然后再审读课题的研究主报告及子课题研究报告。他们对研究成果给予较高评价,专家鉴定意见中有两条主要结论是:

1、尝试教学理论,主要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出的现代教学理论。

2、尝试教学理论,从实践到理论已经历了15年的实践检验。尝试教学法普适性强,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尝试教学法已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

金宝成对尝试教学理论受到第一线教师如此欢迎,看到邱学华同各地教育局和教研室的关系如此密切,感到惊奇和赞赏。他由此得出一个重要观点,教育科研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教育科研一定要接地气,才有生命力。

课题实验的成果也引起了新闻界的深入关注。新华社记者袁正洪以《我国教改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获得新突破》为题的新闻稿向全国报道,特别在19961027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报,引起全国关注。

19999月,这项研究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教育部颁发证书和奖牌。这给予了邱学华,给予了参与尝试教学实验研究的几十万教育工作者充分的肯定和莫大的鼓舞。

但邱学华深知,“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课题结题,并不表示研究的结束,而是开创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同意邱学华继续进行滚动研究。

六、神农架下的尝试之花

关于湖北十堰这次课题结题专家鉴定会,还有一个花絮,不妨附记在这里:

邱学华在湖北十堰的实验,引起了湖北省十堰市委机要系统的关注。他们竟然也用起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对全市新闻传媒系统的通讯员们进行了新闻写作培训。他们不先讲新闻写作理论,而是按照尝试教学法的要求,出示20篇有问题的新闻稿作为尝试题,让通讯员们尝试修改,指出错误。学员们互相讨论,分析原因,最后由教师来分析评点,上升到理论性的归纳,总结出新闻语言、新闻导语、新闻主题、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等。

本来,邱学华是不知道这一情况的。

在湖北的学术活动结束后,邱学华踏上了返程的火车。因为火车还要在湖北境内行驶很长一段路程,这样,广播里便一直播放着湖北的新闻。这时候,他突然在广播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于是仔细听取了广播,原来,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广播电台详细播报了他在十堰的一切学术活动。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湖北十堰市委也非常重视这一教学实验,并从这一实验中获得启发,让所有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通讯员们也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方法,来进行新闻写作,市委机要系统统一发文,要求新闻工作者尝试写作,同时对有关新闻稿尝试点评。这个时候,他的内心非常激动。他再一次发现,尝试教学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我一定要将尝试教学法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开来。

1996年在湖北十堰举办的这场全国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在十堰市所辖十多个县区播下了尝试教学的种子,推动了各县区的教学改革。

而房县的尝试教学实验,是十堰市各县区中率先进行的。

房县,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边远山区,靠近神龙架林区,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驾驭教材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法统治着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教学效益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如此困境,出路在哪里?教育局的人们一直在苦苦思索。

1995年7月,邱学华先生到陕西西安举行尝试教学法观摩讲习会,并且现场上示范课。房县教育代表第一次接触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他那“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教学观念与策略在当时流派纷呈的教学方法中,可谓独树一帜,观点鲜明,容易操作,这让房县的老师们眼睛一亮,随之便跃跃欲试。这一年九月,十堰市教育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市推广应用尝试教学,这样,十堰所辖的房县便正式成为“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基地”。房县教育局还成立了尝试教学法推广领导小组,大胆地开始了尝试教学法的推广与实验。

房县首先从小学数学开始进行试点研究,确立了首批11所尝试教学法试点学校,《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著作摆放在了试点学校每一个实验教师的案头。“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成为实验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实验学校每周安排一天作为数学尝试教学法专题教研活动时间,采取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课后集中评课的程序,开展人人上课、人人说课、人人评课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抓了一学期后,数学教学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能较熟练地掌握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起课来得心应手,驾驭课堂能力明显增强,课堂不再沉闷,学生被推到了学习的前台,他们能自学,而且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实践,老师们受益匪浅,开始尝到了甜头,纷纷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尝试教学法,并且加以研究改进。

1997年9月,湖北省房县举办了首届“尝试教学法教学研讨会”,面向全县数千名小学教师现场交流尝试教学法的应用成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应。大家对“六段式课堂结构五步尝试教学法”领会很深,认为尝试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1999年,县教研室把尝试教学法推广到小学其他学科。小学语文率先响应,以赛课的形式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语文学用尝试教学法”的研讨活动,确立了小学阅读六步尝试教学模式:“激趣导入一尝试问题一尝试实践一探讨交流一拓展延伸一自主练习”和作文的五步尝试教学模式“尝试读题一自主写作一交流评价一尝试修改一教师评讲”。随后识字写字、拼音教学也先后研讨总结出了各自的尝试教学模式。如今,全县小学尝试教学法已从单一的数学学科,发展到各个学科,而且已经成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我们要求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尝试教学法公开课,做到上公开课前,先由本人写好教案,然后集体备课,上课后集体评课,通过这种“备课——上课——集中评课”的课堂教学研究,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房县教育界人士认识到,尝试教学法在小学各学科的成功运用,证明了它的理念先进,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应该在初中同样可以运用。而且,中学生已掌握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尝试,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更适宜初中教学。于是从2000年开始,尝试教学法进入了向初中推广阶段。

2001年秋季,房县将全县初中骨干教师集中起来成立了“初中各学科运用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小组”,采取“试点研究→形成模式→推广运用→深化拓展”的工作流程,逐步推广尝试教学法。

为了提高全体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房县特地下发了《房县“尝试教学法”实验方案》。随后,县教育局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实验教师运用尝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并多次召开现场研讨会,组织所在学校教师先观摩课堂教学,然后采用自评,再由县教研员或本校课题组成员点评,最后教研室教研员集中教师智慧,提炼出初中各学科尝试教学的一般模式在全县推广。令人欣慰的是,房县的语文学科终于总结出了“自主预习→尝试练习→自学课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课堂练习→评价拓展”七步阅读教学模式,有一位老师运用这一模式主讲《粜米》,获得了“十堰市第四届新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随后数学、英语、化学、历史等学科分别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加以改进,又产生了许多变式。

为了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进一步发展,他们决定邀请邱学华来房县讲学,原来考虑邱学华年龄大了,来深山区不方便,结果邱学华一口答应了。

2009年10月,邱学华早晨7点从常州出发,坐汽车到南京,换乘飞机到武汉,又坐了9个多小时汽车,在山区公路上颠簸直到晚上9点多才到房县,路上整整走了15多个小时。

当时邱学华已经72岁了。邱学华老师跋山涉水,让房县所有尝试教学实验的老师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让房县的教学实验持续高质地发展,他还带了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教研室特级教师谢兆文和杜郎口中学特级教师、数学科主任徐利来为老师们上观摩课。这种情形下,房县教育局迅速组织了上千名中小学教师听报告、看示范课,然后进行讨论。房县的尝试教学实验,让整个山区县城沸腾了。从来没有这样盛大的教学研究活动,从来没有哪一个教学实验能如此吸引更多的老师。

从2002年至今,十多年了,房县每年都举办一次“初中尝试教学法新课程教学竞赛”。房县用以赛带训的教师培训方法,既促进了尝试教学法在各学科的普及,又促进了一大批教师在实验中成长。更令人欣喜的是,尝试教学实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随着课改的推进,房县的教育行政领导们也发现,运用尝试教学法,也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一大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14年来,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获奖60余节,特别是尝试理论和自身实践相结合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 5人,获省级的有18人,获市县级奖励的近300余人。以尝试理论为基础的课题研究,3项获省级一等奖,20余项获市级奖励。这对一个边远山区小县城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边远山区的贫困县,前后用了15年时间坚持以推广应用尝试教学法为突破口,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水平同时也得到了提升。

现在,房县已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他们在成功地将尝试教学结合初中课程以后,又尝试着把尝试教学法引进到高中,以此推动高中新课改,为新课改服务。

不仅如此,在多年的实验研究中,房县的教育工作者们发现,“尝试”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学科教学,也适用于学校各项工作,并能很好的服务于当今的课程改革。因此,在进行学科尝试实验的同时,他们在班队工作、课外活动等方面都提出让学生先试一试的做法。比如:让从未主持过班队活动的学生试着主持一次,让班干部试着组织一次野炊郊游活动,让学生试着自主确立课题,自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试着去做他从未做过的事,试着去干他从未干过的活,让教师试着做校本研修课题等,都具体体现先试的思想,凸显出人本理念,让教师走上了终身学习的道路,努力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