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操作方法之三: 怎样指导自学课本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尝试教学方法

课堂操作方法之三: 怎样指导自学课本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23 * 浏览 : 592
课堂操作方法之三: 怎样指导自学课本
作者:邱学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119    更新时间:2005-6-21    文章属性:      ★★★★★

(三)怎样指导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
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过程。
事实上“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的第一次尝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去解决尝试题。为了掌握好这一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自学课本”在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
有些教师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往往流于形式,让学生匆匆看书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做尝试题。由于时间匆忙,多数学生仅能根据例题形式,依样画葫芦去做尝试题,而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不知所措了。
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
这里会遇到两个实际问题:(1)“自学课本”的时间到底安排多长时间?(2)难度教大,内容又教多的教材,自学课本时间长了,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对第一个问题,自学课本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年级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左右为宜。刚开始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还不适应,自学能力较低。这时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
对第二个问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助课内自学的办法。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大都在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题并进行思考,课内自学课本时,只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
尝试教学法是用尝试题引路,来诱导学生自学课本,把自生课本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不会算,老师也不教,你们先看看课本上是怎样算的。”“你们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答案。”
但是,老讲这几句话,学生也会倒胃口的。启发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有时要出其不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2习兴趣。例如,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的启发谈已“1/2+1/2=2/4=1/2,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请你看课本第XX页的内容,你就会知道的!”教“统计表”时,教师将全班学生的成绩记分单印发给学生,教师的启发谈话:“分析试卷就要做统计工作,以往都是老师做的,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当一次老师,不会做的请先看课本第XX页的内容后再做。”
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
自学课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活动,可是;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看懂教材。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看起。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学思考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1力。
“自学课本”如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效果就差。下面两个教学例子,说明由于对“自学课本”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如教连乘法两步应用题:
 
第一位教师在出示尝试题后,不作提示不提意见,急于要学生自学课本,又匆匆让学生做尝试题。结果许多同学错列成:3X10X2=60(元)。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指导学自学课本,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只是形式上得是连乘法,把已知数连乘起来即可。因此,做尝试题时照芦画瓢,把已知数按先后的顺序连乘起来了。
第二位教师在学生自学例题前,先布置自学思考题:
①要求出一共卖出多少元,应该先求出什么数量,再求什么数量?
③算式 6 X 12 X 4中,6 X 12表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从书中寻找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答案,使学生懂得算式表示的意义。
6 X 12 X 4表示:一箱的价钱 X箱数一总价
6 X(且2 X 4)表示:一个的价钱 X一共多少个一总价
由于学生理解了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再做尝试题,学生就很少发生错误。
从以上教学例子看出,“自学课本”这个阶段很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否则会产生两个问题:(1)学生消极地运用过去尝试练习的“经验”,机械模仿例题做尝试题;
(2)由于学生认知的盲目性很大,会出现思维方向不稳和异向。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去看书尝试,做到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编拟自学思考题要考虑到三个有利:(1)有利于学生回忆和应用基础知识;(2)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算理;(3)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考方法。所以,编拟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题数要适当,按照解题时的思考顺序来排列。以下再举几例来进行分析。
(1)小数乘以小数:
 
可编拟以下3道自学思考题
①算式 0.056X 0.15中,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算出的积该是几位小数?
②仔细观察竖式,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积的小数部分有几位?在点上小数点时,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③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要求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用坚式做小数乘法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呢?
(2)教学“圆面积”,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①照书上讲的拼,拼成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哪种图形相近?②在拼时去掉或加上什么没有?
③拼成的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④拼成的图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3)教学“正比例应用题”(例1),可设计如下思考题:*额中哪两种量成五比例?为什么?
②这三种量中,谁是定量?为什么?
③全要一速度(一定),这个关系式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④你能总结出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吗?
这里要指出,不是每一次自学课本都要布置思考题,在低年级或教材比较容易时,也可以不布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
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教师带着学生看书,要详细指导,从哪里看起,怎样依次看,不但看例题,还要看插图。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
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
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拨。
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浏览梗概——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仔细阅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3)勾划批点——边看边做符号,如在重点句子下面标上“——”,在疑惑处标上“?”号,也可在书上写写划划,提出问题。
(4)思考问题——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
第三种“自己走”。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也可边看书边做尝试题,也可先做尝试题再看书。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时的自学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
这种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
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自学课本中,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人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