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教育案例受到的启示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论文

从一个教育案例受到的启示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23 * 浏览 : 220

——“八个晚上学困生学会一册小学数学课本”的故事

   刘永春  

那是2012年的一个暑假,一位校长找到我说:“他的一位朋友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差,曾找过许多人在课余时间为其孩子辅导数学,但效果并不明显,考试仍然不及格。大家都知道你在全区推广尝试教学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你能让全区数学教学成绩最差的学校能考全区第一,也一定能让这个孩子成绩得到提高的!你就帮帮这个孩子吧!”

在这位校长和学生家长的强列邀请下,我同意了给孩子在暑假期间辅导。她是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初次到她家辅导功课时,她的父母叫了许久才从她的房间出来。出来后,在距我较远的位置像秤砣一样坐到客厅的沙发上,额头几乎能接触到双膝,我几乎看不到她的脸。在她父母反复催促下,她喉咙里终于挤出了两个字:“老师”。我本认为受邀为孩子辅导功课会得到全家人的热情欢迎,孰不知孩子并领情。她的母亲看出了我为难情绪,她解释道:“你来之前不久,我们俩个与孩子吵了一场,暑假都放了十多天了,她不到八点不起床。等我们离家上班后,立刻从床上跳下来,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上网玩游戏,暑假作业一道题都没有做。”此时满屋的火药味,让我担心可能会再一次发生争吵,于是我劝说道:“你们到房间里休息,我与孩子好好聊聊。”他们离开后,我主动地坐到孩子身边,经过一段和风细雨的交谈,她的头慢慢地抬起来了,她轻声的对我说:“老师,我的语文和英语学的都还可以,就是数学不好,我听不懂数学老师的讲课。”我对她说:“我不会像你的老师那样给你讲课,我会指导你自学,你一定能学会!”她眼睛里闪烁着怀疑的目光,我抓住时机递给她下学期才能学到的六年级上册课本说:“不信你学学试试!”

就这样,我开始了对这个孩子第一次辅导。她的数学基础差,但我并没有反复地给她弥补过去的基础知识,而是将功夫用在“准备练习题”的设计上。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都会让她做三、四道与本节课相关的“准备练习题”。如果不会我就给她讲一讲,然后再出一道同类型变式题让她做。精心设计的“准备练习题”不仅弥补了他基础知识的不足,而且为自学新知识搭建了引桥。做完准备题后,我再从课本的练习题中选一道题做为“尝试题”让她做,并明确地告诉她:如果不会就读那页教材。一般情况下,二十分钟之内她就会从书房里出来,拿着“尝试题”让我批阅。在我的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她能将九成以上的“尝试题”一次性全部做对。对于她做不对的题,我也从不直接给她讲,而是根据她的思维障碍,通过“添问号”、“改情境”、“变数字”等方式降低“尝试题”的难度。比如,当题目的思维环节较多,她思维能力不能将题目中的多个思维环节贯穿起来时,我会在题目的中间环节“添问号”,形成她的一个思维结点,构成从已知到未知跳跃的“垫脚石”,她的解题思路自然就会贯通了。有些题目的思维过程并不难,而只是在题目中出现了一些陌生的概念时,如一吨自来水的碳排量等,学生的思维过程被陌生的碳排放量概念所阻隔,我就会改变一下题目的情境,化解掉审题困难,这个过程就叫做“改情景”。做完了改情境的题目,再让学生做原题困难就不攻自破了。“变数字”是指是字母变数字、大数变小数、分数变整数等,数字一变题目的难度就降下来了,学生再做原题自然也就会了。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尝试题”题的难度就降下来了,原来的“尝试题”就变成“尝试练习题”了,不用讲她也会做了。只要“尝试题”做完了我就告诉她,课后的所有题你都能做了。如果你做完了就给我打电话,我们开始学习下一节课。一般情况下,她一两天之内就给我打电话了。见到她之后,我问的第一句话常常是:“你做题还有什么困难,把遇到的困难拿出来我们一起研讨。”她提出来我们师生俩人就一起议论,我从不单枪直入地给她讲解,她在思维的参与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以后的辅导我也是按照以上的尝试教学过程进行的,不再一一赘述。不同的是刚开始辅导的时候是一晚上学一节,后来速度越来越快,一月后一晚上就可以学习一章的内容。我仅用了八个晚上就让她学会了一册数学教材。现在我辅导的这位学生已升到初中一年级了,前几天我在路上遇到他的父亲,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你的辅导真神奇啊!我的孩子学会自学了,每天晚上都按照你的方法超前学习,在这次期中考试又考了班级前十名。”

一个学困生,只用八个晚上,把下学期的一册数学课本都学会了。用最简单朴实的办法,自学课本中的例题,认真做课本中每一道题目。现在一些教师,脱离课本另搞一套,或许能从中得到启示。

我运用“尝试教学法”搞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了,个别辅导也成功了,那么“尝试教学法”体现了哪一种教学思想呢?我想大家会背诵孔子的一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达到愤与悱的前提下自学,而不是教授。课堂从教开始,愤和悱永远不会出现的。我斗胆给这句名言补上一句:“学能生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尝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困、教师在学生生困后解惑,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刘永春:山东省青岛开发区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