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简析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课堂纪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简析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6-01-13 * 浏览 : 27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简析

 

【简介】19967月,在山东省龙口市全国协作区尝试教学理论讲习观摩会上,作者上了一堂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这堂课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尝试操作的作用,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步骤上灵活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说明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操作模式,不能生搬硬套。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通过操作和观察分析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自学、尝试、操作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采用投影(上面画着各种平面图形)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然后以旧引新,说明过去学的都是平面图形,今天开始学习立体图形。开门见山,出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板书)

[评析: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这样既节约时间,又直接切入主题。]

二、自学课本、提出教学目标

这部分教材内容,课本中叙述得比较详细,可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初步了解所学的知识。自学课本前向学生提出要求,看完课本后,回答这堂课要学的知识,也就是这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也就是3个尝试问题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评析: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尝试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通过自学课本,能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由学生自己提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实在是一个好办法。]

 

三、尝试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知道学生认识长方形的面、棱、顶点。长方体的特征主要说明长方体有几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以及各有什么特点。此时教师并不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同桌学生共同观察各自在课前准备的模型(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6个面  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长方体: 12条棱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6个面  面积都相等

正方体: 12条棱  长度都相等

         8个顶点

 

通过上述图表,让学生分析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借助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了正方体。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尝试操作,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又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四、课堂作业、应用知识

除课本中的习题外,补充判断题

1.        正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正方形。(

2.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3.       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4.       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5.       正方体棱长2厘米,棱的总长20厘米。(

 

五、游戏练习、巩固知识

1.用小刀在马铃薯上切出一个长方体,看谁切得又快又好。

2.抢答游戏:举出周围近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的多。

3.摸物游戏,布袋里藏有各种形体的物体,要求学生摸出长方体或正方体。使学生通过触觉来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里只有少数学生上讲台摸,因此可让全班学生闭着眼睛摸一下各自课桌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游戏中又要求学生摸出最小的一个长方体,学生分辨不出哪个大、哪个小。教师提出需要计算它们的体积才能知道,这就为学生下一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打下埋伏。

〔评析:课堂游戏设计的很巧妙,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从中发展空间观念。另外游戏时间可长可短,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教学时间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概括提高

按照开始时提出的两个数学目标,借助于板书的图表,进行归纳小结,做到前后呼应,概括提高。

〔评析:课开始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学目标,课结束时,要让学生自己检查达到目标的情况。这样,就把目标教学与尝试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